[摘 要] 在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是一个难点。而通过将3D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文字、图片等静态知识转化为医学知识动画视频,降低教学难度。因此,以3D技术的概念及优势为切入点,在简单分析妇产科护理学“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教材及中职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从教学措施、教学步骤两个方面,论述了3D技术支持下的“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课设计方法。
[关 键 词] 3D技术;妇产科护理学;枕先露;分娩机制;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054-02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中职护理学相关科目划分愈加细化。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科目之一,在教学方法、侧重点方面较之其他护理专业课程具有一定难度。而通过3D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教学难题。基于此,根据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中职实践教学要求,对3D技术在妇产科护理学“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3D技术的概念和优势
(一)3D技术的概念
3D技术又可称为3 Dimensions(三维数字化技术),主要指三个维度、三个坐标(长、宽、高)。其是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平台为载体的现代工具性基础共用技术,主要依靠人左眼、右眼瞳孔之间距离,在同一台放映机上模拟实际人眼观看情况,并通过液晶眼镜的同步开关功能促使左眼、右眼看到具有一定差距的画面影像,产生立体效果[1]。
(二)3D技术的优势
3D技术具有普通高增益银幕,可以在保证2D电影反映效果的前提下,获得较其他立体反映技术高16%的光利用率。同时3D技术主要使用设备为液晶眼镜、数字电影服务器(支持主动立体反映)、液晶眼镜同步信号发生器、2K数字放映机(符合DCI技术规范)、普通高增益银幕,一次性投入较低,与中职教学要求相符[2]。
二、基于3D技术的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课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从中职妇产科护理学视角入手,可知“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的教学是专业难点教程。由于教学前中职生已经学习了“影响分娩的因素”,通过进一步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中职生对正常分娩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为后期“分娩期产妇的护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需要促使中职生达到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目标。其中知识维度目标为:可以掌握并了解分娩机制及每一个环节概念;技能维度目标为:可以根据分娩机制以枕左前位为例,对整个分娩过程进行阐述,并初步完成顺产接生任务;情感维度目标为:对分娩过程具有清晰的认识,形成“分秒必争”的责任意识以及尊重生命、敬爱母亲的美德,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做好感性铺垫[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中职生对“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知识点较为感兴趣,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度高,较为喜爱轻松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整个分娩过程的掌握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探索主动性差,也缺乏总结意识。再加上多数中职生没有真实的临床实习经历,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中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难度较大。此时,利用基于3D的微课视频,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纯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立体视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措施
在基于3D技术的“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学习规律,结合中职妇产科护理专业特色、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分组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活动评价反思法。依托3D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3D动画、分娩机制3D仿真游戏、高级分娩模型、胎儿模型的设计,切实将教育、学习、练习融合成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滞后、理论抽象、缺乏反馈问题,进而引导中职生逐层突破教学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与学方式,可以为中职生提供体验实践情境,或者感悟问题情境。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整个学习过程,自主建构集思考、探究、运用、实践、解决为一体的高智慧学习体系。同时以任务的完成度作为学习成果检验指标,为学习过程汇总、反思奠定基础。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分娩机制3D动画并将其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要求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自学与分娩机制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
2.分组讨论教学法主要是事先将中职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中职生以小组为单位,拆分分娩机制的几个步骤,并借助分娩机制3D动画,讨论与紧急分娩事件、分娩机制步骤相关的问题,反复揣摩,直至中职生了解分娩的本质为止。同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
3.活动评价反思法又可称为说评价、阐述反馈思考,其主要应用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教学最终环节。在说评价环节,需要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课程客观评价主要通过课堂参与度、3D微视频自学情况、能否说出“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七步过程、课堂完成3D微视频布置任务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则是在教师总结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中职生相互评价、中职生自我评价开展。最终得出,“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课程教学目标已完成,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阐述反馈思考环节,通过整节课程教学得出,在教学中应用3D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时,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技能,制作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紧密相关,且可以引发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医学动画视频。同时鉴于基于3D技术的课程开放生态,教师应给予中职生充足的信任感。即使面对学生理解、掌握难度较大的“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课程,也需要给予中职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索空间以及广阔的意见发表、思维拓展平台,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由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应主动转换视角,就3D微视频内容与中职生沟通,,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落實因材施教理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3D技术的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