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理解和创造知识,并发现其中潜藏的逻辑思维,逐渐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和探讨,接着进行反思,不断优化学习策略,实现知识的有效转换。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将深度学习理念渗透到五年高职数学课堂反馈机制中,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基于深度学习理念,首先分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接着以课堂反馈的主体、目的和范围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高职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理念;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98-02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结构极为严谨的学科,职业院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类是学生主观认为数学非常复杂,没有真正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其中的知识点复杂且繁琐;另一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好,形成了良好的规律,所以认为知识非常有趣。而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反馈实践中,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维持后者的学习动力,让高职学生能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中。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随着高职学校规模的扩大,生源也愈加复杂,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待学生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如何分类教学是重点。从数学课堂反馈实践情况而言,任何课程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同样,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进行信息反馈,正确协调教、学的关系,这是提高五年制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
(二)学科特点
高职数学是一门必修课程,一方面,通过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高职数学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一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覆盖基础知识,还应该确保专业的统一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涵盖在内,具备选择性、灵活性。实用和创新兼并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型(微积分学、积分学等)、扩展性(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专题型(计算机数学实验)。从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言,这种课程体系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扩大数学知识信息。从运用效果而言,在导入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分析,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公式去寻得正确答案。同时,将现代化的数学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中,例如线性、数值化等问题,然后对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扩展与延伸,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实践策略
(一)从课堂反馈的主体出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需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将课堂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系统,教师的教则是为学生所服务的,两者需要进行双向沟通,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重视高职生的反馈,并始终将反馈信息落实到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课堂氛围,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耐心聆听他们的想法,并对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反馈,如点头、重复阐述正确答案。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自由、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交流。
案例1:已知9cosA+3sinB+tanC=0 ①
Sin2B-4cosAtanC=0 ②
求证:|cosA|≤1/6
给出题目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则是在黑板上给出对应的解题思路,从最终各个小组的答案呈现结果看出,各个小组给出的答案不同,而且有个小组的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求证思路。教师反复向学生口头表述,希望以理服人,使得学生认同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论教师费了多少口舌,学生却始终不接受,教师最终无奈说了句,以后会明白的,接着开始后续的教学……对于函数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和抽象,师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维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应该给出论证依据,只是过分的理论阐述这样往往是适得其反。
这道论证题其实有三种方法,如解法2是将①变形得到tanC=-(9cosA+3sinB)③,接着将③带入到②,整理后得到(6cosA+sinB)2=0,即cos=-1/6sinB,最终证明得出|cosA|≤1/6。这种方法相对而言,变形目的更为简单和清晰。如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解题方法存在差异的时候,讓学生仔细说出信息得到的过程和细节,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判断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并让他们重新验证,多次后分析结论正确。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修正和感悟,对于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认知两者的差异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受到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解答数学题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数学教师则是应该认真倾听学的反馈,剖析他们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思维形成的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
(二)从课堂反馈的目的出发——明确学习过程和结果
学习不能只是依靠表层的兴趣,而是应该找到持久的动力,这才是学习存在的价值,学生一旦有了学习上的动机,就会主动参与其中,即便是遇到挫折也不会放弃。结合职业教学的特点,教师从课堂反馈的目的为出发点,明确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在“平面向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教材,从书中可以学到什么知识,接着大家相互交流,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综合讨论。学生A直接复述教材中向量、矢量的概念;学生B直接说出向量的表示方法……实际上这些知识在教材中已经有简要阐述,教师片面地认为这些理论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取。但是殊不知,学生只知道根据教材上知识点的形成来分析、了解到直观的部分,如若教师进一步提问,如向量在点x与3上,向量在点-2与5上,且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求出x的取值范围?会回答的学生很少,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无法通过教材中静态的课本理解,而是需要凭借动手操作,逐渐实现知识内化。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深度学习理念下五年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