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本次新课改以“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构建学生自主思考的开放性课堂,提倡积极、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新人”为主旋律。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个体时,应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敢于提出观点的同时,勇于表露情感,“独立自主”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学。
案例一:
以下是我在教授“9的乘法口诀”时的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以小方块为工具,顺利编出9的乘法口诀,看看黑板上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三分钟后生汇报。)
生1:9的乘法口诀有9句,都有一个数字9。
生2:我发现在口诀中,后一句与前一句相比大9,前一句与后一句相比小9。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8的口诀有8句,9的口诀有9句,也就是几的口诀有几句,并且是几个几个地加上去的。睁大你们的眼睛,动动小脑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除了第一句,从9×2开始,积的十位從1~8,而积的个位刚好从8~1。(这个时候,有几个正在讲空话的小朋友马上停了下来,眼睛紧盯着黑板看。)
师:观察得真仔细!积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个位则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不起!
生:老师,我发现二九十八,九九八十一,它们好像是好朋友;还有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也是这样的;还有……
师:你观察得太仔细了!口诀中的十八与八十一、二十七与七十二等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它们的个位与十位数字互相交换了位置。我们小朋友应向吴×学习。(这时,我发现全班50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吴×,连平时上课最不爱听讲的李×小朋友也竖起了小
耳朵。)
生:我还有9×1=9,比10少1;9×2=18,比20少2……
众生纷纷嚷起来:对!对!9×3=27,比30少3……
师:小朋友真是会动脑筋。看来老师平时低估你们了。(此时此刻,我向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此时,我环顾教室,发现有一只小手出现在第一排的角落,但很快又缩了回去。我发现举手的学生是一个不爱主动回答问题、作业上交不及时的小男孩。我心想,莫非他又发现了新的规律但又不好意思作答,于是我就点了他的名字回答问题。
小男孩怯怯地说:“我发现,口诀各个得数中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均为9。”
这个发现实在太好了!我非常高兴,马上大声说道:“同学们听到顾×同学说的了吗,他回答得非常好!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发现,顾×同学真是太棒了,大家鼓掌表扬一下顾×好不好?”
(同学们纷纷为他鼓掌,我走到他的面前,摸摸他的头。顾×因为夸奖而十分羞涩地低下了头,他的脸蛋红通通的,脸上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
生:原来9的乘法口诀有这么多规律,实在是太有趣了。
在课程的后半段,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即每人选择最喜欢或最熟练的一种规律背诵口诀。孩子们运用口诀中的规律快速地背了出来,并能学以致用,用口诀快速地求积。本节课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了,同时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案例二:
本以为这堂课就这样圆满结束了,但没想到的是,在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看见顾×来找我,他说:“老师,我昨天晚上在家里又仔细学习了乘法口诀,然后发现了一个新的规律。”一个平日里沉默不语的学生竟又跑来告诉我发现了新的规律。
我十分惊喜:“可以把你的发现和老师分享一下吗?”
“我知道9×10=90、9×11=99、9×12=108、9×13=117、9×14=
126……”他一边说,一边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张纸让我看,“这是昨晚我和爸爸共同写的,虽然我不会乘,但我可以通过观察规律得出答案。”
我欣喜万分,因为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授的拓展内容。
在当天下午,我专门开展了一堂数学课外课程,课上主要内容就是顾×同学的发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又一次向顾×投去了钦佩的目光。
从此以后,顾×一改在数学课上无精打采、不感兴趣的样子,上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作业质量也得以增强,性格变得更为
活泼。
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内心五味杂陈。没想到的是一堂平平无奇的课却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不仅显著改善了以往课堂上吵闹、没有生气的局面,也使得一个成绩普通、过去对数学课兴趣不大的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了数学。这是否由于孩子的探究之火得以点燃的缘故呢?在反思后,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创设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我的角度来看,数学课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其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其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应用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深入细致思考和自我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上不断思考,深入探索并发现问题。
2.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
顾×同学喜欢上数学的原因非常简单纯粹,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对他给予了肯定,使其得到了鼓励,这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成功感,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应多一份肯定,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非常需要来自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不能在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时,忽视了对中下游学生的关注,这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丧失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需要做的可能仅仅是一个赞许的眼神、善意的微笑或慢慢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从而表达对学生的赞赏,但这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成长,明白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健康、快乐地度过学生时代。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点燃孩子探究之火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