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社会与企业对高校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需求,对艺术人文专业知识创新性应用效能的联动也同样给予很高的期待,然而,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其应用效能,提出以学科群为基点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与补充、以新项目为导向组成团队进行学习与实践、以大创赛为抓手考核知识整合的应用效能、以企业反应为依据检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四个方面的教育改进,探讨该实践路径的教改意义与实施价值。
[关 键 词] 优化;创新性; 艺术人文;应用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130-02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社会与企业对高校学生的人才需求,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需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高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束缚,把专业知识有效地转换为新生产力。在高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如何来优化创新性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其效能,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十分重要且亟待深化研究的课题,艺术人文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校学生艺术人文创新性专业知识应用效能现状
1.目前,高校教育理念普遍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艺术人文学科在其教学模块中虽说偏向于应用,但在专业知识的创新板块并未有新的突破,也一如其他多数学科,遵循传统式的教学形式,即能够完成知识框架的基本教学任务,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还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人才的职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开拓的能力方面,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
2.课后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缺乏创新性应用的主动性以及强烈的愿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是持着被动的学习态度,甚至排斥非教学安排的课外实践活动,由此,就很难验证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能够转化为应用效能。
3.高校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学生往往为了应付,对知识只作“生吞活剥”混个及格分便了事,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知识构成相关要素的理解持敷衍态度,并冷漠对待新信息的吸纳,所谓创新性知识效能的发挥便无从谈起。
4.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开放性的基础条件,对不同学科课程交叉学习的课设工作,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所进行的分层式教学,都还没有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这种教学运行机制,通常会弱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创新性知识的应用效能由此也会大打折扣,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往往只能落为一句空谈[1]。
二、提高艺术人文创新性专业知识应用效能的几种路径
(一)以学科群为基点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与补充
关于跨学科研究的特征,国际知名教育学研究者Klein和Newell认为,跨学科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概念、资料数据和方法,从而对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理解[2]。以此类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推出,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实用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则是其主要特性[3]。
当前,其他学科与艺术人文学科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而艺术人文学科为发挥更大的知识能量,鼎新革旧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将成为必然。艺术人文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将需要由原先课程设置中相对独立的“美术技能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人文教育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尽快给予融合,组成整体的课程群,交互教学,其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具体落实,,无论是对教材或学时的再制订,还是对组织教学形式上的再探索,都应当打破陈规,大胆革新。除此之外,一些与艺术人文学科体系并非紧密联系的课程,诸如“工程技艺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环保生产课程”“商贸管理课程”等,也可相应设置为选修课,提供给艺术人文生作为应用型人才知识储备的补充。虽然这一系列“课程包”涉及多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但它是突破专业知识“面壁而歌”困局所必须加紧探索的教改路径,一旦真正实现学科交叉学习常态化、复合型知识结构信息化、多维度创新意识主动化,则学生与教师就能成为一个整体,促进相互间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优化组合。通过知识结构的整合,其创新性应用效能就有可能获得新的提升,一种集形象思维、设计逻辑、科学方法、信息知觉、人文意识、经营理念等聚合化的创新力将被展现出来,从而转化为解决问题应用效能的能量场,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以新项目为导向组成团队进行学习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他认为:“成果导向教育是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所具备的能力而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能力对学生极其重要。”[4]此后,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近年来,我国高校推出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已有实践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以项目为导向,其目标与成果导向教育是一致的。把艺术人文师生组成团队进行学习与实践,则又是与跨学科教学思想形成对应的实践方法,这种实践方法可以分解为:(1)以项目内容达成目标为设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方面,教师作为项目目标的研究者,需要整体把控教学路径与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作为项目目标的实践者,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与指导教师一起探索与适应非程式化的教学形式。具体表现为二者都能够将教与学的注意力渗透在目标产品的预期设计与生产上。成果导向教学形式虽然起源于工程教育,但同样适用于艺术人文学科的教学形态中,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众多的工程或科技产品与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以项目目标为设定的方向,进行跨学科、多专业师生的联合教学。一个具备前瞻性方向的项目或一项具有创新性取向的课题,一般来讲都会包含有待综合开发的性质。要想顺利并高效地完成项目的开发,需要比较可行的研究与学习方法组成专业知识背景不同的研究团队进行攻关。艺术人文学科专业知识效能要想很好地被发掘并创造价值,必须跳出各自为政的思维,打破陈规,寻找契合点,积极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创造力的新能量。“思维发生的碰撞比不碰撞更有价值。”实践过程可以采取相互配合达成多项课程配置的开发,如培养目标的设置、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建立、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大纲开发、单元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评量等一系列关联步骤的教学方式。(3)借鉴实施产、学、研项目式实践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建立项目临时性综合型工作室,开展开放式应用技术研发教学,是有效组成学习与实践团队、实现知识效能最大化的可行选择。产、學、研合作的过程,就是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过程,也是将教师的科研能力融入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整体性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优化大学生艺术人文创新性专业知识应用效能的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