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项目聘用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一经引入我国便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由于其相关制度和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发展。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项目聘用人员现状的研究,总结项目聘用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项目聘用;同工同酬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138-02
随着高校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攀升,其有限的编制数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项目聘用以其灵活的用工方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然而项目聘用的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导致项目聘用人员福利待遇及发展平台得不到保障,人员流动很大,这不仅影响了用人单位的长久利益,还给项目聘用人员的发展带来了困扰。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着无数海内外优秀人才。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才俊加入。近年来,有限的事业编制数量与居高不下的用人需求给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项目聘用方式恰好符合用人单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需求,备受青睐。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项目聘用人员比例已经达到全院教职工的20.6%,可见项目聘用人员已经成为学院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足以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
一、项目聘用人员的定义及用工特点
项目聘用属于劳动派遣用工方式的一种,劳务派遣人员是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订立劳动合同,由劳务派遣机构派向其他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其中以项目组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引进的劳动者称为项目聘用人员。[1]用人单位将项目聘用人员的工资预支给派遣公司,由派遣公司代为按月发放,自己则负责支付项目聘用人员的奖金及福利待遇。为进一步优化人岗匹配制度,设计团队大学(以下简称“交大”)项目聘用人才引进采用倒置的引进流程。由学校作为招聘主体,收集各学院及研发团队的用工需求,统一在学校人力资源处的网站上发布招聘启事,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交大。落实为实体的人才引进机制,由用人部门自行成立面试委员会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价和筛选,最后将结果上报学校。学校与上海闵行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紫菡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临港漕河泾人才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签订派遣服务协议,被录用的项目聘用人员按照工作地点,自动分配派遣公司,由派遣公司作为甲方与项目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保障项目用工单位和聘用人员的各项权利,双方签订一份岗位协议,对双方权责进行约束。由此可见,项目聘用用工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劳动者的雇用与使用相分离,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简化了用工单位人事管理流程,更进一步缓解了就业市场的压力。[2]另外,项目聘用制度的特点也给其自身的保障和发展造成了困扰。
二、项目聘用人员现状
為缓解编制紧张、新进人员落户难等瓶颈问题,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交大校领导多次带队再次就“我校与教职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事项与上海市人保局进行沟通。人保局认为此事从法律法规层面到操作层面均可行,并予以全力支持,通过开展多次专题研究,,建议择机试点,从新进人员开始尝试,根据学校实际逐步推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11年成立以来,借助高峰学科建设的契机,聚焦学科领域,将“建成全国顶尖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定为目标,实现学院的全速发展,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逐年增加,各部门对项目聘用人员的需求不断攀升。2016—2018年三年间,学院招聘需求(见图1)稳步上升,岗位需求量由2016年的31个达到2018年的93个,几乎是逐年成倍增长。2019年人员招聘需求达到顶峰,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课题组的招聘需求。
虽然用人单位对项目聘用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项目聘用人员的招聘工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通过对学院在职项目聘用人员情况的统计,发现三年间学院在职项目聘用人员人数(见图2)基本持平,波动不大,保持在学院总人数的20%左右,并没有与各部门不断攀升的需求量保持同步增长。课题组存在巨大的人员缺口,为什么在职的项目聘用人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幅呢?经过进一步对人员流动性的研究,发现三年内项目聘用人员离职人数随着引进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学院项目聘用人员流动性很大并且在职人数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项目聘用人员问题分析
一方面,用工单位对项目聘用人员的需求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项目聘用人员的引进数量严重不足,或者说人员流动性十分巨大。这种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与学院项目聘用人员的访谈,暴露出目前项目聘用人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
我国早在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3] 由于现行的法规文件中只是简单地将项目聘用人员的工资约定为“不低于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尽管入职的时候用人部门会与项目聘用人员确定待遇问题,但是多数情况会因为项目聘用人员人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不强、抱有趋同心理等原因洽谈过程由用人部门主导的情况较多,而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的福利待遇进行强制要求,导致做相同工作的项目聘用人员与正式员工劳动报酬差距较大,产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项目聘用人员现状问题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