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海峡两岸联合培养产业化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也是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新路。在开发和开设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是两岸学校与学校之间,或者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搭建平台、产教融合、特色化管理、多元化融合、互利共赢”五方面为基点,对海峡两岸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海峡两岸;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5-0032-0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要求,也是民族统一、国家强盛的集中表现,尤其是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发展,更是推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当下中职职业教育的热门课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无限潜力,因此促进海峡两岸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交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认为:一要搭建两岸学校融合发展的平台,保障两岸交流的持续开展;二要建立网络化学习空间促进产教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探讨交流方式;三要创办融合两岸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四要开创多元化合作交流平台,全面推进融合;五要激发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动力,全面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一、搭建两岸学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搭建两岸学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进海峡两岸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创新的基点。因此,海峡两岸合作双方教学意见必须要达成一致,,要基于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应用背景下搭建更具交流價值的合作交流平台,从而促进两岸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福建和台湾地区的学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进一步分析当代海峡两岸的人才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两岸学校融合发展的平台需要根据两岸交流特性以及学科交流特性进行搭建,笔者认为搭建两岸学校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要注重两岸学生文化交流的融合,如语言交流、生活习惯交流、教学特点交流等。平台搭建中不仅要包括学生,还应包括任职内的所有教职工;不仅要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交流,也应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及发展动态的交流。因此,所要搭建的平台必须要具备科学性和全面性。如以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中媒体技术交流为例,两岸媒体各有优势,新一代的台湾新媒体人有技术、有创意;而大陆有庞大市场作为支撑,整个媒体行业发展变化非常快,呈现出蓬勃态势,这些优势特点将为两岸青年媒体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两岸媒体合作发展、优势互补,既符合双方利益,也是行业趋势。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两岸学校可立足平台本身,建构一个两岸媒体窗口,致力于两岸培训引才、自媒体推荐、知识产权以及内容互换服务,并为两岸媒体提供实习、研讨、交流空间,促进两岸融媒体合作交流。搭建两岸合作交流平台是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中之重,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推进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构建两岸合作交流平台时更要发挥自身信息化发展的优势,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构建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提供科技支撑。
二、建立网络化学习空间促进产教融合
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网络学习空间,让两岸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学习交流经验,获取教学或者研究成果;利用信息化手段,跨时空授课。要打破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克服地域限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让学生同上一堂课,相互探讨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同时强调要建设教育强国,要教育先行,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海峡两岸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创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建立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
例如,特殊时期可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来提升海峡两岸学生的学习交流,线上教学还产生了平常线下课程比较不容易出现的教学相长的效果。对于不擅长网络操作的教师,网络时代的学生立马成为老师的最佳技术指导,教师也可通过线上投票等方式来提升网络课程的融合性。必须要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关于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的教学途径要价值共享:一方面要坚持贯通体系,以平台为载体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普通教育体系,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另一方面要坚持分类定位,促进各学校、学科、专业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此外,网络化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的精准度,以鼓励创新和价值共享为基点,不断激活课程融合主体,要坚持开放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在互联共享中积累经验成效。
三、创办融合两岸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创办融合两岸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就是要求教学双方形成交叉式教学,学校方面可开展特定班,按照需求选派学生作为交换生,并对双方学生进行同时教学,而教师方面则可以进行集中培训,互相学习教学方式。开办“闽台筑梦班”,创办融合两岸特色的学生团体。在两岸学生团队建设过程中,既整合两岸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台湾地区在电子产业的领先水平,拓宽学生专业技能的上升空间;又突出海峡两岸的文化传承,把“敢拼爱赢,多元开放”的闽南精神融入团队建设的人文理念中,给两岸师生带来深厚的文化浸润,提升两岸师生的人文素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海峡两岸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