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综合突破口,越来越得到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培养高层次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进一步提升。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14-0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仅事关民生国计,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全国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主动对接以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特色的新业态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因此,根据创新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理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适当的探索与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模式创新:以提高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教育效率为目标
就业能力是经过教育与教学使学生获得某项工作岗位全部能力的总称。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性表征。
教育经济学对大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就业要求,是指大学生毕业后能在一个已有的社会组织中,通过“寻业”而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业。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中拓展就业的新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大学教育效率,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自己当经理人,创办新企业,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新的寻业空间和就业机会,它成为建立在高校毕业生素质差异基础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新渠道之一。
大学生就业的同时面临着“下岗”另谋职业或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与可能,因此,学生在校阶段必须提高自己的“就业可能性”,每个人都要努力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快速学会不同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打造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另外,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结合教育效率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创新型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把“创新型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核心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这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把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作为先导,把握“一带一路”“1331工程”战略机遇,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作核心,把改革大学生培养模式当作重点,把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当作目标,积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培养质量。
(二)把“创新型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切入点
大学应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充分挖掘和丰富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实现文理渗透、相互交叉。结合先进的国外教学理念,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重视创新创业教学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经验,编写实用性强及特色鲜明的高质量、高水平教材。
(三)把“创新型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教学形式改革作为保障
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环境、教学语言、教学结构等。各高校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遵循“秉承以人为本、践行助人成功”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作为目标,鼓励将人才需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结合办学定位,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热点问题视频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上创新完善,深化成果,作为高等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突破。
(四)把“创新型就业为导向”的创业辅助体系构建作为抓手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应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和指导。学校的就业部门应与教学、科研、学工、团委等部门合作挖掘社会资源,积极联系校内外企业、科技园区、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等,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与社会性资源有效整合,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使其得到资金支持、实践机会、实习岗位以及可行性的项目或课题等。
二、方法创新: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抓手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目标相同,并且与传统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高校中运行,需要有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特色的创新创业类实践平台、丰富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或竞赛三个方面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