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概述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知识点多、覆盖范围广,知识体系融合度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课堂关注度不高等特点,将BOPPPS模型引入课程教学中,从课堂导入、课堂目标、前测、参与式教学、后测和课堂总结等六个阶段对其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BOPPPS模型;概述类课程;教学设计;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28-02
一、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20世纪70年代,BOPPPS教学模式被应用在加拿大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ISW)的培训项目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1,2]。后来这种教学模式被引用到实践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目前该教学模式已经被全世界众多高校引进并采用,并在国内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迅速发展。
BOPPPS模型最典型的特征是将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成为六个阶段,即课堂导入(Bridge-in)、课堂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课堂总结(Summary),简称BOPPPS模型[3,4],各阶段方式及作用见表1。其中参与式教学是教学主体过程,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例如以学生为主的小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小组进行演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探索欲望,冲破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局限,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通过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个人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划分,将课堂教学化分成许多模块,教师按照每个模块内容准备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规范打磨教学的技能,形成一个相对固化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有效地改善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上课满意度。
二、概述类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概述类课程是专业学习最先接触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等问题。因此,概述类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效果,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概述类课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点多、覆盖范围广
概述类课程涵盖了整个专业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知识点众多,包括了专业内容及特点、发展历程、当前的热点内容、相关产业规模以及关联学科发展情况等内容,通过不同方面去拓宽专业的知识面,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体系知识架构,并适当拓展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其他新知识,聚焦前沿知识,为学生构建专业发展方向。
(二)知识体系融合度不高
概述类课程的开展大多是通过专题的形式,即利用专题集中介绍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而各个专题之间内容相对独立,联系度并不高,无法构成统一的概述类课程体系。另外概述类课程与原有的专业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专题知识授课专家仅从自身专业角度进行讲解,知识讲解偏重于某一方向,与专业课程内容联系较少;还有的专题只是讲解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属于知识点重复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懈怠心理,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概述类课程知识点众多,但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要求,以及课程的重难点难以把握,在授课过程中,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将专题内容讲解完就可以,并没有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述,导致授课质量差,学生难以把握课程主体内容,也不利于课程的复习以及课后总结。
(四)学生课堂关注度不高
概述性课程内容很丰富,但都是偏于知识的系统介绍,涉及原理的内容较少,相较于专业课来說难以掌握理解,因此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另外随着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电子图书馆、文献查阅、国内外学术会议,甚至互联网上的新闻媒体都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这些知识更新速度快、针对性强,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较于老师的专题讲座更加具有吸引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设计
概述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知识点多、覆盖范围广,知识体系融合度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课堂关注度不高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的授课兴趣不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也存在偏差。基于BOPPPS模式的课堂操作流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回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概述类课程的授课效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按照“课堂导入—课堂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课堂总结”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分配授课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一)课堂导入
精彩的导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同样也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调。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案例导入、情境导入、回顾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等,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内容要与授课内容有联系,例如利用时事政治来讨论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引出课堂内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生趣。课堂导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简明扼要,千万不要拖泥带水,要控制好授课时间。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BOPPPS模型的概述类课程教学设计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