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共同构成科学完整的育人体系。然而,居于五育之末的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交叉重叠让劳动教育陷入自身角色定位的冲突,加之新时代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对劳动教育的挤压,造成劳动教育在落实中的矛盾与困境。因此,改革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提高劳动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开设生活课堂,组建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劳动课程督导问责机制,让劳动教育顺利归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培养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新时代;智育;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64-02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曾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断,《左传·襄公九年》也曾提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人们借此将“劳力者”引申为劳动,故而对平常生活中的家务活、班级琐事以及社区义务劳动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认为做这些事情只会拉低身段,耽误学习,不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大辞典》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出劳动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摒弃漠视体力劳动和工农的价值观,学会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行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1]不仅如此,劳动教育也与“三生教育”关系密切,这里的“三生”主要指生命、生存和生活三方面,有学者曾提出“劳动教育是让生命教育永葆生命力的关键,,也是生存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内涵”[2]。很大程度上,劳动教育启发一个人的生命自觉、生存价值和生活热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铺垫。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特征,需要继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协同性。[3]现行劳动教育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兼具系统与创新双重属性。通过赋予劳动教育以新的特征,有利于重塑劳动之于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给学生零距离接触不同职业工作内容的机会,培育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信心和热情。劳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及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等,多样化的劳动形式为系统设计劳动课程提供了可能,信息时代引发的线上教育变革,也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了多样的路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在个人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对于人类起源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他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并给予了相对科学的回答。同样,在劳动教育这一问题上,二程与朱熹持调和论,指出“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4]。劳动教育对于个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小到家庭劳动,大到建设国家,都离不开个人劳动。
个人价值总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劳动教育为独立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劳动教育在时间上贯通一个人的一生,空间上贯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塑造独立自主的人格,同时,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养成不怕吃苦、勇于进取的生活、学习作风。
(二)劳动教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結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5]。
在新时代,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前途命运,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民的素质,尤其是劳动者素质。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将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而劳动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矛盾与困境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新的矛盾与困境。传统意义上的“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等家庭琐事中的劳动,已逐步让位于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便捷设备。“扫地机器人”代替了原有的“洒扫”,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和不断完善,逐渐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双脚,浏览器中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让“应对”不再困难。那么,在这样的高度信息化时代,劳动的价值何在?劳动教育的发展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这些都是劳动教育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以“德、智、体、美、劳”为核心的“五育并举”育人方案中,劳动教育常居于末位,劳动的效用,在增强体质方面与体育交叉,在执行力、责任感以及抗击挫折的能力与品质方面[6],又与德育重叠,智育的越位以及劳育缺位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智育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劳育的价值。不仅如此,劳育同美育的关系也时常含混不清,甚至较美育而言,处于更加边缘的位置。[7]一方面劳动创造了美的体验,但另一方面鉴赏美的能力未必来自劳动。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矛盾、困境与突围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