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1-10-16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邵凯 赵美法 马雪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38期 本文字数:2509

  [摘           要]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采取“严把教师招聘和引进入口、放开教师企业研修和兼职出口、专兼结合、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体系与评价机制、依托产教集团多样化办学”等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24-02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双高计划”应运而生。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以至于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同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师资12条》)通知中明确提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2]。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定位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理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2019年颁布的《职教师资12条》中提出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就给“双师型”教师明确了定位:“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水平及相应的科研能力,又要具有與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还需要了解行业的最新进展。该文件还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集体“画像”:希望这是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队伍,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招聘“入口关”存在来源不合理
   教师招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普遍欠缺。虽然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参与6个月到1年的企业生产实践或参加各级培训。对比国际上职教发达国家对教师5年以上企业经历的要求,我们实施的培训效果仍差强人意。
   高职院校常采用的“招聘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也存在问题,由于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待遇要高于学校,引进全职“双师型”教师较为困难,或受制于学历、职称等要求,部分企业的技术能手资格不够;而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兼职教师也存在制度和实际操作上的诸多问题。招聘“入口关”问题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化短板。
   (二)队伍“管理关”存在机制不灵活
   人事管理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体制僵化不灵活,如禁止教师在企业兼职取酬,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制度缺乏政策依据等。高职院校不能落实教师成为企业兼职员工相关人事、绩效和考评制度,就无法让教师以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只能从事一般性的业务和操作层面,不能深入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层面的交流。同样,,学校能为企业人才提供的激励政策有限,无法吸引兼职教师投入学校教学中,这些机制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和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
   (三)考核“评价关”存在激励不足
   高职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科研等各类考核的压力,难以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企业研修。部分学校将企业研修安排在寒暑假,导致教师参与的意愿并不强烈;即使有些教师受制于职称评聘的硬性要求参与研修,也大多流于形式,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有限。
   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同样存在缺乏激励机制,而兼职教师能投入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校对想尽办法请来的兼职教师往往照顾有加,无法严格进行教学考核或强制要求参加教研活动等,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也无法落实。
   (四)校企“合作关”存在不深入全面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很多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的常态化,但目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教师研修以提升素质能力为目标,教师到企业研修多以短期为主,难以给企业带来效益,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的研修涉及企业核心技术需保密,难以让研修教师参与。同时,接受教师研修没有来自政府或学校的资金配套或政策优惠,无法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措施
   (一)严把教师招聘和引进的入口,解决人才引进的短板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该政策调整从源头上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好基础。来自企业的教师具有“即战力”,可以带来行业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会带来企业的资源,奉行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拿来主义”,可以快速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水平。
   (二)放开教师企业研修和兼职出口,破解人事管理僵化
   学校要根据教师配备情况制定教师企业研修制度,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企业研修,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去企业研修。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597.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