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永莉 李勇 杨继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38期 本文字数:2754
[摘 要] “双师型”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的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通过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实证研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完善,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26-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发展第一要素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国务院、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多个文件与政策提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专兼合理的“双师型”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取决于产教融合的深度,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教师引聘路径单一,专兼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在教师引聘路径方面缺乏完善的引聘机制,导致企业中学历和职称的原因,限制了高职院校聘任实践指导能力强的精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而学校专任教师主要是学历高和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进行实践指导和企业服务,造成师资结构单一、专兼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二)缺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教师能力难于提升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专兼教师的师资队伍由学校不同年龄、职称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的不同层次兼职教师构成。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学校对专任教师在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聘任、年度考核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缺乏配套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未对由不同类型和层次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教师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的激励和考核办法,导致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和企业技术服务动力不足。学校对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由于他们本身编制不在学校,考核评价无法实施,还由于兼职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的限制,致使投入教学的工作时间与精力比较有限。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难构建,导致“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于提升。
(三)专兼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實证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虽都制定相应的“双师型”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办法或挂职锻炼等制度,但缺乏健全的培养培训体系,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导致专兼教师的培养缺乏体系化、目标化和标准化,这样碎片化的培养形式,专任教师无法实现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解决企业关键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造成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效果差,只为了完成任务、形同虚设等现象,兼职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和思政指导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校企共赢切合点制约,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首先,由于校企共赢切合点制约,企业参与度不够,导致无法实现校企“双主体”共建教师培养发展中心和“双主体”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导致缺乏行业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带头人,很难实现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团队目标,与国际化接轨。专职教师在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无法参与企业的实践,导致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下降。另外,,由于企业管理限制,兼职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和思政指导能力培养得不到提升。
其次,我国职业院校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地方院校生师比超过1 ∶ 20,有些地方和专业甚至超过1 ∶ 25;存在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方案、适合新职教下可借鉴和推广高水平“双师多能型”教师培养方案的实证案例较少、高职院校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开展教学过程能力不足、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进渠道不畅、教师顶岗实践进修机会少等问题。
三、探究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证路径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双师型”教师素质和比例不断提高。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有待完善,缺乏企业参与,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理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必须具备德育培养能力,教师职业能力赋予了更多含义,培训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能力,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多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研究。
(一)构建“双师型”培养培训体系
创新“双师型”师资培训机制、模式和内容,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引培并举结构重组,外聘内引国内知名专家、导师带领团队,打造“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拓展双师素养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以巩固校内教师专业技能和校外兼职教师理论授课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弱项培养为辅的“双师多能”个性化培养培训模式,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组织专业群教师积极参加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和境外师资培训,形成师资培养培训路径。
(二)完善“双师多能型”教师培养架构
分析高职汽车专业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复合型能力标准,研究汽车新业态下人才培养目标,对接“1+X”制度和职业培训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多元培养架构,打造符合专业群“四有”标准的好老师。专职教师具备理论讲师和思政指导师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培养职业培训能力;对兼职教师在实践指导能力和培训能力基础上,提升理论授课能力,培养具备胜任思政指导师的能力。即赋予新时代“双师多能型”的复合能力,以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根本,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使教师具备在学校授课、思政指导、攻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能力,实现教师的思政水平、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技术服务、科研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能力的融合,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多能型”师资队伍。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