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施佩佩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37期 本文字数:2600
[摘要] 目的:探讨“镜子”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2019级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镜子”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和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92%以上的学生认可“镜子”教学法。结论:“镜子”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关键词] “镜子”教学法;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08-02
护理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操作性、应用性强。其中实践教学在总课时中约占二分之一,是学生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2]。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进入临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已经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感到机械枯燥、单调乏味,实验带教老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导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难以突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和护理操作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设计了“镜子”教学法,并把“镜子”教学法运用到中职护理实验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镜子”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点拍下来或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照“镜子”找出操作中的问题并对照“镜子”改错。其中“镜子”指的是标准的操作视频、图片或者是正确的操作示范。现将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我校2019届五年一贯制护理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研究对象,每班各50名,共100名学生,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学生的性别、年龄、中考成绩、基础医学课(解剖、生理、病理)成绩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
以传统方法授课,课堂上任课教师先完整演示一遍操作项目,接着学生分成4个大组8个小组,6~7人/小组,每小组设一名组长,进入实训室分组练习。4个指导老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大组,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实训结束,由任课教师总结本次实训项目的注意事项。课后组织开放练习,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操作。由于一个实训指导老师负责一个大组,学生人数多,因此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效率低而且效果欠佳。
2.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镜子”教学法,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部分。
(1)实训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事先预习实训项目,然后自行观看标准操作视频,并归纳操作流程。
(2)实训中。实训课上教师先介绍操作项目的相关物品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课前分组自行准备用物练习,带教老师则在旁边巡视,把学生操作过程中做得好的和不好的都录下来或者拍下来,譬如在进行口腔护理实训时,选择将部分学生擦洗牙齿的顺序拍成视频,将拿血管钳的手势拍成照片。练习一节课后让学生回到示教室,教师则把刚才拍下的视频或照片拷到电脑上并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并对照标准找出自己或同学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学生回到实训室再次对照标准进行纠错并反复练习巩固操作。
(3)实训后。组织开放练习,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操作加深印象,提高操作技能。
(三)考核评价
1.操作考核
(1)考核内容:确定学期末技能考核项目为女病人留置导尿术、口腔护理、静脉输液。
(2)评分标准:参照本校编写的“护理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3)考核方法:在考核前护基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此三项操作统一考核要点和注意事项,随机抽取三个学生分别操作,然后逐一对三个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分,最后对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考核前进行现场抽签,按抽签号参加考核。
2.实验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匿名填写,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三项操作考核成績
由表1的数据可知: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实验教学中应用“镜子”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
(二)“镜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由文末表2调查数据可知:实验组P<0.01,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镜子”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思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讨论
(一)有利于学生护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1.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得到提高
“镜子”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照镜子”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错误,可以加深对操作细节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有利于巩固操作要点,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2.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增强
“镜子”教学法是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自己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照标准加以改正。这不同于以往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每一步操作,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3]、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的每个细节,教师则在旁边巡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主,教师为辅”[4]。学生自己做主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镜子”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