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芳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503
[摘 要]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文化建设、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北京市商业学校为例,运用系统理论研究,从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环境层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文化体系。[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系统理论;职业院校文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12-02
我国的工匠文化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保留了相应的文字记载,如《考工记》《周易·系辞传》等对当时的器物及其制造和起源就做出了详细的概述。人们把这些能工巧匠视为“济世圣人”,他们表现出“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须加强职业院校的文化内涵建设。
一、基于系统理论构建融合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模型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文化体系建设案例研究——以北京市商业学校为例
基于前面论述,在系统论的基础上,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应从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环境层来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理念层建设
职业院校应树立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树立匠魂文化。北京市商业学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中汲取养分,构建学校工匠精神的文化理念层。倡导践行“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实现人人成才,培育工匠之才。
(二)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层建设
构建追求“匠术”制度文化,按制度实施管理和引导师生按照制度行事。
1.校企共建“工匠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工匠人才需要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共同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培育师生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北京市商业学校充分发挥国企办学,校企协同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常态化机制,将“勤勤恳恳做工,兢兢业业为匠”的精神长期浸润,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学院充分发挥阿里巴巴平台型企业的主体作用,将阿里巴巴经济体资源与北京市商业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连接,探索“双轮驱动、双轨管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产教融合智慧实践育人生态。
2.建立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发展现代化教育,教师是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师”,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国工匠”。北京市商业学校建立了教师互兼互聘机制,打造一个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学校通过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试点,以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聘请业务精英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家、校友等校外专家兼职等。例如,学校的眼视光秦英瑞大师工作室和汽修魏俊强大师工作室,就是分别以北京的两位大工匠秦英瑞和魏俊强两位大师的名字命名的,聘请他们到学校参与专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展工匠精神专题讲座,弘扬工匠文化。同时,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向工匠师傅学习,接受工匠精神熏陶,提高技术技能指导能力。另外,要求教师把“工匠精神”和日常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践行极致严谨的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层建设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在遵循了工匠理念指引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课堂、实训实习、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并转化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自觉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人生信条。
1.实施“教、学、训、赛、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工匠文化品质
北京市商業学校厚植工匠文化根基,发挥工匠文化的育人功能,培育师生匠心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挖掘祥龙公司商贸产业和商业文化积淀资源,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产品技术,共建商业文化主题馆、新商业技术体验馆、新商业人才素养拓展基地等,实施“教、学、训、赛、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提升校园工匠文化品质。
2.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校开展以“九训”“一校一品”为核心的校园工匠文化教育活动体系,充分利用“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学校技能文化节、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3.建立“中职生职业素养护照”新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协同政行企家社五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首创“职业素养护照”新模式,从隐性的职业精神和显性的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确定了中职学生发展的20个职业素养指标,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加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明确了每一个职业素养指标的基本内涵、行为表现、评价标准,确定指标培养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三维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行为养成、价值观养成的角度,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工匠精神方面的成长质量和成长轨迹。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系统理论构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文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