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钟慧莹 田镇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682
[摘 要] 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秉承将思政课作为培养技校生“工匠精神”主渠道的教学宗旨,通过思政课程等重要途径,将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为国争光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紧密相连。[关 键 词] 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16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政治正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院从上到下,勠力同心,秉承将思政课作为培养技校生“工匠精神”主渠道的教学宗旨,身体力行,通过思政课程等重要途径,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链条,将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为国争光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紧密相连。
一、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状态整体趋于稳定,各领域都在积极发展,技校在思政课中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接受,这就对思政教育改革提出更多要求,突出培育技校生“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的密切联系。
(一)价值目标联系
思政课集中体现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着技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政治特性,能够帮助技校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技校的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层面,两者的价值目标都是对培育和谐人才的追求。在固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技校培养人才时不自觉地陷入技术人或者职业人的泥沼,造成学生被技术人观念固化。而培育“工匠精神”主要是对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挖掘,使其同步提升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实现技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最终让学生成为健全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发展储备高技术、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技校思政课和“工匠精神”具有相同的价值方向和目标,为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最佳载体,促使技校生将“工匠精神”入脑入心[1]。
(二)教育目标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每堂思政课在技校传播,对技校教育目标有十分明确的指向。在教育目标上,“工匠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是相同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之中,国家提出重要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有技术的人才,更需要人才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的重任,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和时代发展需要不谋而合,培育“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的出发点、归宿都是相同的。
(三)理论实践联系
从理论上,思政课为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支撑,“工匠精神”则体现思政课的实践特点[2]。思政课可以为技校生展现时代精神和特征鲜明的时代风格,而经济与社会在时代的召唤下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求倡导、培育“工匠精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和“工匠精神”的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相契合。
二、思政课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
“工匠精神”是综合体现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技校培养人才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每堂思政课上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进步对具备“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一)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学模式
针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师务必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即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针对技校生的认知情况、行为表现等体现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作用,改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贯穿“工匠精神”,用更多技校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基于思政课树立“工匠精神”。因此,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除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外,也要大胆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使用慕课、QQ和微信等线上教学工具,多角度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局势,从而更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的政治信念和学习意志。
特殊时期,我院秉承国家“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在2020年3月到5月开展了一系列思政网课活动。在线课堂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面对困难,我院学生能够发扬追求极致与坚持的“工匠精神”,树立相信科学、理性面对的意识,不恐慌,不害怕,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思政课堂搬到互联网,是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起到了凝心聚力的积极效果。另外,经常邀请优秀的工匠参与技校思政课交流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技校生学习“工匠精神”,用榜样的效果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向往、理解。因为一种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影响并弘扬下去就需要在思想上长期自觉,融入技校生现实生活,随时随地都能感知、领悟“工匠精神”[3]。
(二)着力“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学内容
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读本》诵读、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纪录片,完成读后感,参与“大国工匠面对面”讲座、听工匠讲故事等活动,引导技校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与此同时,思政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授课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政治法律观点、理想信念要求和道德规范等内容,践行“工匠精神”,对各种社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分析和判断,将社会责任担当、国家应对措施等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认知水平、综合素质均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让每堂思政课入脑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