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秀群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625
[摘 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善于树立榜样的民族。榜样教育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传统而有效,在中外教育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榜样教育以具体有形的行为为受教育者提供可借鉴模仿的样式,并且能够让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受教育者向榜样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任务和使命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榜样的力量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对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关 键 词] 榜样教育;劳动教育;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48-0162-02
当代中职生多属“00后”,朝气蓬勃、开朗自信。虽然个性鲜明,有创新精神,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生成长面临着共性和个性问题。一些中职生对“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认知不够,劳动技能不足,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他们的劳动观念不容乐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普通劳动者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要解决这些问题,思政课的主阵地不可替代,人民英雄和先进模范的榜样引领不可替代。因此,需要将榜样教育与劳动育人要求相结合,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积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新时代的中职生要在劳动中展现精神面貌,在劳动中修正价值取向,在劳动中提高技能水平,立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
中职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在中职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培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和核心素养,又有利于中职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既有利于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实现劳动教育价值,又有利于挖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深化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造就一大批新时代最美劳动者。如何科学认识和处理劳动教育与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关系,如何树立劳动模范和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借用榜样的力量真正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教学研究价值。
二、发挥榜样人物、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拓展劳动育人资源
(一)学习先进模范,提升育人实效
新时代涌现出的众多榜样人物、时代楷模都是中职思政课劳动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正是有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挥洒辛勤汗水,才有了今天国家的发展繁荣、人民的幸福生活。中职生要自觉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奋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习得过硬的技能本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努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开设以劳模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播放类似《中国劳模》的纪录片,让中职生深入理解劳动内涵、厚植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中职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劳模工作室、劳模纪念馆,让学生近距离走近劳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劳模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奉献,真正了解劳模的不容易和伟大,真正体悟劳模精神。中职学校也可以邀请劳模、先进工作者、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可以特聘劳模们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和技能指导,让学生和劳模通过双方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走近”,提升榜样模范教育的吸引力。
(二)发挥榜样引领,创新学习载体
当代中职生思想活跃,信息化应用能力高,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他们关注自我,需要的是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特点的榜样,更愿意接受同龄或与自己有相同或类似经历的榜样。针对中职生这一身心实际,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师一方面可以邀请优秀学长、杰出校友进入课堂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分享他们的求学奋斗经历、职场经验、对劳动促进自身价值实现的感悟等,让中职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新媒体特点,利用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如在抖音、微信、微博上推出图文并茂的推文、音视频等宣传榜样人物,把握有利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对榜样产生共情,更有效地发挥榜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讲好工匠故事,展现劳动之美
工匠精神充分展现了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劳模之光。讲好工匠故事是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径,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工匠的魅力。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挖掘教材内容,讲好大国工匠的劳动故事,例如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展现大国工匠的技艺之美、产品之美和人生之美,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发现工匠虽然越来越年轻化,掌握的技能越来越高,但始终不变的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追赶的欲望和力量,让中职生明确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将来在职业工作中热爱本职、精益求精,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达到劳动育人的预期效果。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细化榜样的力量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