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魏立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6期 本文字数:2569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要求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实现这一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教学团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关 键 词] “三教”改革;教学创新团队;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164-02
一、对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相关政策的新认识
“十四五”时期是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阶段,教师教育教学要重点关注“谁来培养人”和“谁来培养培养人的人”两个重大问题。在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有关教师队伍相关重磅文件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本文以围绕国家重大政策为基础,以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入选陕西省“双高计划”的高水平学校为例,分析职业学校教师教学面临的现状,探寻如何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一)什么是“三教”
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是对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2021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因此,积极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势在必行。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
创新团队包含两个关键词——创新和团队,即将创新和团队相融合,由一批志同道合,不同年龄、知识结构,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以“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为根本要求,按照学校发展目标、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三个层次分别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和改进团队中教师的配备结构,提高团队凝聚力,重构教学团队。同时,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应当拥有能力出众的团队带头人,他们专业背景知识、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能力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能够带领整个团队尽快适应“三教”改革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带来的挑战。
二、建设创新教学团队的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生态课堂
以“三教”改革为依托的创新团队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流,教师方面应彰显教师生命力和活力、教学水平;课堂维度要体现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法上,要让教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课堂要师生互动,实现翻转课堂,促进学法生成,使学生快乐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习惯。
(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依托“三教”改革的创新教学团队,“谁来教”就是由一批为实现专业发展,自愿经过不同方式组成的队伍。这支队伍能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知识、职称、年龄、学历合理的“金字塔”结构。“教什么”就是将“三教”改革融入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特征,兼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满足产业发展对多样性人才需求。“怎么教”就是让教师熟练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微课、抖音短视频、青柠教学平台、职教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提高和创新教学能力,优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情感动力
创新教学团队,是教师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和价值,将校园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机结合,以立德树人、创新理性、优化教学手段为定位,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的队伍。因此,在团队成员之间可以不断相互鼓励、支持,创设资深教师成名、骨干教师成才、青年教师成长的和谐环境,有助于激发教师创新和发展的动机,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勇气与自信心。
三、本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
(一)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我校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节课以唱主角、满堂灌为主,学生处于静默状态,时间久了,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呼呼大睡的现象。同时,教师之间缺乏长期的合作机制和规划。现有的教学团队,也仅仅是在学校层面设置的教学专业组,没有融入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师,也没有团队领头人,导致专业组成员之间缺少较高的凝聚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个人发展缺乏积极性
由于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尴尬境地”,课程品类多,学校不仅要求单招升学率高,还要求就业率高。同时学生基础和素质逐年下降,部分教师身兼多门不同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之其他额外工作和会议逐年增加,,领导对一线教师关怀较少,导致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对自身定位与职业发展规划出现一定偏差,个人发展的积极性逐年减少。因此,组建教学团队也是消极应对上级领导安排,进而阻碍整个教学团队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三)缺乏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教师缺乏合作意识,参与教师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归因在于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对于教师的各类教学成绩(成果)、学术成果、科研成果、理论成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各类培训活动也是流于形式,形式多以传统的理论、大道理讲授为主,而实际的教学实践课培训却寥寥无几,导致培训与实际的教学、教改脱节。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教”改革引领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认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