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薛淑华 王妙琼 林炎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7期 本文字数:2593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阐述了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助力漳州市乡村振兴实践路径,譬如,发挥资源优势开设特色明显的涉农专业,创新“三三三制”培训模式,立足区域产业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赋能、造血,切实助力漳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 键 词] 乡村振兴;高职院校;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44-02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突破口。[1]习近平总书记常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基础,基础靠教育。
一、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把人力资本的开发放在首位。[2]人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教育是关键,高职院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从2019年的“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到2020年的“全国打造100所左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再到2021年隆重发布“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推介名单”,这是广泛发动涉农院校、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基于百所乡村振兴优质校中有55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将在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很好地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优势结合作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型人才,提供知识支持、智力扶持和人才支撑等。[3]高职院校要基于基本国情,结合区域发展和社会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大展身手。
漳州在2018年發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中指出加快乡村建设,力争漳州乡村振兴在全省走前头、当先锋。2019年又出台《漳州市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等措施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吸引高校在漳州设立涉农创新平台。
我校地处福建省漳州市,是漳州市的唯一一所乡村振兴优质校,占据培育农业人才高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与丰富的农民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经验。我校以培养农村优质人才为己任,力求在产业链上、生产实践中培养乡村振兴的实用型人才。我校现有在校生100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 7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近100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高层次人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省级优秀教师。学校具备较强的涉农科研和服务能力,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漳州市乃至闽西南区域产业发展,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
就漳州市而言,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任重道远。高职教育不仅受到了自身发展、地域和经济条件等问题的制约,同时面临着普遍问题,如:职业教育该如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如何与地方产业契合、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融入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如何为乡村振兴“造血”等问题。
(一)统筹机制、培训内容有待完善
虽然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很强烈,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培训内容有待完善。一些高职院校服务于乡村振兴,局限于“输血”式的帮扶,帮扶形式单一,如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义工、义卖、义诊等,尚未做到扶志、扶智。农民培育上,培训内容的精准程度不够,与当地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等。
(二)培训方式滞后,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不够
注重传统的面授教学,缺乏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整合,多媒体教材开发不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三)就业创业导向不足
虽然国家号召和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农村,但受传统“跳龙门”思想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更多偏向于城市。[4]这几年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比较少,因此多数高职毕业生会偏向就业。另外,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各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往往是偏于先就业再择业、书本上的刻板教学,甚至对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地方的人才需求了解表面化,无法切实指导学生的就业创业。
三、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我校作为涉农民办高职院校,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和福建省委、漳州市委乡村振兴实践要求,履职赋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助力漳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涉农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注重涉农专业建设。以“共享融通,差异发展”为理念,对接漳州乃至闽西南区域的产业发展,结合天福集团及若干龙头企业产业,建设茶与食品专业群、电子商务等。发挥合力资源,打通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享产业学院、工作室、实训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教育优质资源。在涉农专业上增加二元制、高素质农业学历提升项目等人才培养模式;试点1+X证书与人社系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双管齐下;开展1+X课程融通试点。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