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637
[摘 要]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大健康产业,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是推进健康管理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研究表明以规范健康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提升服务技能为根本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需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确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关 键 词]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06-02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全世界看到了健康服务业经济的广阔前景,市场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2016年起全国五所高校开始招收首批“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并迅速成燎原之势。2020年9月,全国共105家高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门国内新兴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思考与解答的问题。
一、健康管理发展概况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在21世纪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与发展,中国“健康管理”提出、发展近20年,但是至今健康管理理论与学科体系不够成熟与完善,健康管理产业或行业标准缺乏,健康管理专业优势未形成……这一切均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2007年出台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我国健康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础;2008年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2020”,勾画和推进了健康管理发展;而“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急需培养健康管理人才,协助国家打造全方位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支撑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大健康、大数据、大融合、大发展”的建设目标。
二、中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情况
全世界都看好健康管理服务巨大的市场,在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业占到GDP的16%以上,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将持续增长,涨幅13%-51%[1],但我国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而真正受到科学、专业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培训的人数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此外,中国医疗资源不足,政府需要社会力量共同负担全民健康服务,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保守估计,全国2.5亿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健康管理需求[1],而我国有6.5亿劳动人口处于亚健康与疾病状态,需要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其中供给和需求的人才缺口达2000万名[2]。
围绕我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及相关支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迎头赶上全球第五波经济浪潮等重大命题及热点问题,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对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三、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质量的供需亦不平衡。以规范健康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提升服务技能为根本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医学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健康管理人才的基地。2016年11月,中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20所大学的校长,20个省健康管理学会的主委,以及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围绕“人才培养规范及职业规划”等主题充分讨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从业人员职业规划、资质许可等问题上达成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共识[3]。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我校拟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实践及实际行业需求为导向开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既要符合专业基础又要贴近社会需求,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培养[4]。学校各部门做好分工协作,确保通识教育、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人文等各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英语、体育、思政课等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二)强化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5]。基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健康服务与管理是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融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学历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继续教育
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健康管理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6]。为提升健康服务人才质量,完善人才队伍,仅靠学历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以本科教育为主线,毕业后再教育为补充,加大本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力度,逐步形成及完善能够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人才队伍。教育主管部門应扩大健康服务与管理硕士、博士教育规模,以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7]。可积极稳妥地对已有公共卫生资质、中医资质、临床医师、护理医师等已从业人员进行转岗继续教育,将其中一部分人员补充进入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中;积极开拓其他学科与健康管理交叉的科研方向,提升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研究水平。逐步建立健康管理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多种形式及渠道的继续教育。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