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文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495
[摘 要] 桂林方言童谣属于口头语言民俗,在创作与传承中,融入并体现了桂林丰富的饮食文化。通过对典型童谣的分析,可以看到桂林童谣体现了以下具体文化事项:桂林旧时“砍柴烧火”获取燃料,以“(水)缸”为储水器皿;以谷类为主食,食物品种丰富;“请”字在前,好客重礼,注重餐饮礼仪。[关 键 词] 桂林方言童谣;饮食文化事项;燃料;器皿;食品种类;餐饮礼仪
[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144-02
饮食文化是物质生活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层面[1]。“王者以民为先,而民以食为天”[2]。饮食文化,是饮食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包含食物品种、制作、食用方式、餐饮礼仪等。作为口传文化,桂林方言童谣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与桂林人民长久以来的物质生活,特别是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研究中选取的童谣素材来源于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在非正式场合与三位60余岁老人交谈,收集其所能回忆的童谣。在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童谣,就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事项进行分析。
一、燃料与器皿——“砍柴烧火” 储水于“缸”
烹饪燃料和储水器皿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桂林童谣对此有所体现。一是“砍柴烧火”,即桂林旧时以灌木、柴火为燃料来源;二是旧时桂林人存储生活用水的器皿之一为“水缸”。
“烟,烟,莫烟我,我是天上的梅花朵。狗砍柴,猪烧火,猫儿煮饭笑死我。”童谣《烧火》通过“砍柴”“烧火”来“煮饭”等细节表述了小女孩烧火煮饭被烟熏眼睛的场景。在桂林,“柴火”指的是供燃烧的木材、灌木等。“砍柴”,是砍伐低矮的灌木,即桂林人常说的“茅草、柴火”。“柴火”要与灶台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误燃,因此,每户农家都会有一间放置“柴火”的“柴房”。《桂林地方志·风俗志》有记载:“湘桂铁路修通之前,桂林市区多烧木柴,,用泥炉;郊区多烧茅草杂柴,用土灶。”
“摸摸痒痒,大水涨涨,涨了一缸又一缸……”这首《摸摸痒痒》提到的“缸”,指水缸,是蓄水的器皿。《新华字典》中“缸”的解释是“盛东西的器物,圆筒状,底小口大。用陶、瓷、玻璃等制成:水缸”。旧时,桂林人或手摇抽取地下水,或凿井取水,挑水倒入厨房近后门直径1米左右的粗陶水缸中,以备生活之需。《桂林地方志·风俗志》记载:“其他厨具多用木盆或陶盆、木桶、陶缸、陶罐、葫芦瓢或白铁瓢、铁锅铲。”这里“涨了一缸又一缸”,是以“缸”为单位量化桂林的水量,指汛情来得猛。
由此可见,《烧火》与《摸摸痒痒》两首童谣所体现的具体饮食文化事项与《桂林地方志》记载相符,童谣与民俗文化已融为了一体。通过童谣,我们可以窥见桂林以前的生活状况。
二、食物品种——谷为主食 蔬菜瓜果丰富
桂林地处中国南方,以稻米和糯米为主食,菜品丰富,桂林童谣对此饮食事项均有大量的描述。
“蒙蒙踉蹌真有理,抓一把葱,抓一把米,张开眼睛,捉到你。”(《蒙蒙踉跄》)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鸡仔啄白米,鸭仔吃浮漂……”(《摇啊摇》)
上述童谣中提到的“米”“糯”分别指稻米和糯米。以“抓一把米”来指代孩子们玩“躲猫猫”游戏中的抓人动作。《摇啊摇》中的“鸡仔啄白米”与此一样,都体现了桂林种植稻米的普遍性。桂林开垦农田种植稻米古有记载,大规模屯田始于唐朝[3]。除了用来煮饭,桂林人还将稻米磨成粉,制作桂林米粉、米饼、米糕等。
“排排坐,吃糯糯。糯糯香,买生姜。生姜辣,买枇杷。枇杷苦,买猪肚……”(《排排坐》)
“打铁八,八个娃娃舔粑粑……”(《打铁歌》)
“月亮粑粑,踩着瓦渣……”(《月亮粑粑》)
“光板头擂酱油,擂给妈妈煮芋头。”(《擂酱油》)
桂林童谣中反复出现“糯糯”“粑粑”这些糯米食物。“糯米”是桂林人做糯米饭、粽子、粑粑的主材。童谣《排排坐》中第一句话“排排坐,吃糯糯”的意思是做客的孩子们坐成一排,主人从灶台上端出一笼蒸好的糯米饭来请客人吃。这说明芋头糯米饭、糯米鸡等在以前是请客的佳肴。由糯米粉制成的艾叶粑粑、大肚粑、白糍粑、芝麻花生糍粑等,是清明节、端午节的特色饮食,圆圆胖胖,就像天上的圆月(见《月亮粑粑》)。看着甜甜糯糯的粑粑,孩子们忍不住舔一下,满足口腹之欲(见《打铁歌》“八个娃娃舔粑粑”)。
桂林童谣也体现了桂林地方菜品的丰富性。上述四首童谣中提到的葱、姜、芋头、糯米饭、枇杷、猪肚、芋头等都是桂林当地常见的食物。《蒙蒙踉跄》中的“一把葱”是切丁的“细香葱”,即“葱花”,其葱叶细长,是桂林常见的配菜。葱花撒入桂林米粉,营养、增色又提香。“糯糯”,指的是糯米饭,是桂林常见的早餐。“生姜”有去腥、去湿气的作用,桂林烹饪中必不可少。以姜为主材的桂林菜很多,如酸姜、仔姜炒鸭、生姜炒牛肉、生姜炒牛蛙等。“枇杷”在桂林普遍可见,春末夏初时节结果。枇杷树喜阳易长,桂林人在屋前巷边都有栽种。“猪肚”也是桂林人桌上常见的食材,如烹制猪肚鸡、烫猪肚等。“芋头”,尤其是荔浦芋,是桂林的特产,桂林有一道经典菜品称为“白菜炒芋头”。民谣“一家煮芋十里香,玉帝遥闻恨断肠;五花猪肉来相伴,如来也会争品尝。巧妇细作夺天工,美食名肴天下扬”很好地体现了桂林人对芋头的喜爱。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桂林方言童谣饮食文化事项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