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罗勇波,冯超,徐家亮,徐刚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486
[摘 要] 对企业就业满意度调查发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根据“一生一案”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和工匠型人才培养要求,,创新性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基于“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进行了实践教学,并与未参加工匠班学习的学生在实操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参加过工匠班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考核中均有明显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凸显。[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模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60-02
模具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它已广泛应用到机械、轻工、汽车、建材、生物、医疗、军工、航天、能源等行业。近些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模具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泛,对各层次模具技术人才需求依然迫切,既需要高学历人才,又需要生产一线操作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出一大批适合现代模具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正是职业院校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1],模具设计人员要设计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具,必须具备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以往的教学中,学校往往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和供职企业的回访了解可知,模具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初期因为实践经验不足,一般会被分配到模具钳工、装配等车间进行1~2年的锻炼,只有熟悉模具相关结构、功能后才被允许进入模具设计工作岗位,这样“回炉再造”的现象值得我们对现行的教学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结合多年模具专业的教学经验和深入企业的调研反馈,为培养模具专业工匠型人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探索了“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现有的理论知识教材中有些书籍还是十年前甚至更早时期所编写的,存在知识陈旧、软件落后等诸多问题。模具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的更新往往依据一线装配工人的实践经验。如在塑料模具的合模试模过程中,为了防止型芯、型腔的边框直接对碰产生磨损,影响模具的寿命,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修模的方便,装配师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采取增加平衡块的处理方式,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很多课堂理论教学中,授课老师对相关的知识没有进行更新,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难以设计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具。
(二)教学方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有效实施
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出现了诸如厂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方法[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担任组织者、管理者、技术顾问等角色,学生则成为生产者。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涉及学生上课地点的变更,存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校没有出台完善的相关政策,或没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导致教师即使有机会、有条件实施上述教学方法,也被这些教学以外的问题给压制,最后只能回归原始课堂教学。
(三)教学效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够明显
如现代学徒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面临一些困难[3]。从政府层面来讲,缺乏对应的配套保障机制和投入来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4]。目前现代學徒制是以学校为主导,凭借学校与企业积累的良好关系来开展。没有政府层面的保障和支持,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企业层面来讲,实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相关岗位的操作。这不仅会影响师傅的正常工作,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进度、产品质量。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欠缺。到了企业,脱离了学校老师的管束,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难以把控。有些学生还怕吃苦,对师傅吩咐的任务也不认真完成,甚至出现旷工、吵架等个别现象。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一生一案”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从2017年9月起在征求学生、家长和企业三方意见上创新性地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5]。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的依托形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班”依托学校与台州市三鼎模塑有限公司共建的高精智能卫浴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而开设。实训基地位于学校校园内,各实训车间分布于实训楼各层,解决了校外实训中心对学生管理不便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学校实时掌握学生的实训状态。基地设有培训教室、模具设计中心、精密制造中心、组装车间、检测中心、注塑车间等,配备有五轴加工中心、高速铣床、电火花加工机、三坐标测量仪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端仪器设备,能满足学生从初期的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到模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精密加工、钳工组装、合模及试模生产等全过程周期的学习和实践。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