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冯莉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786
[摘 要]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定的一个群体,面对日益严酷的就业环境,承受着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当压力无法有效排解时就会产生心理不适,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择业与就业。作为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者,面对职业院校学生如此的困境,有责任去探索学生择业时产生的心理误区,针对性地做一些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让学生重拾就业自信,获得最佳的择业选择。[关 键 词] 高职生;择业;心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95-03
在新时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迭代升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岗位却相对不足,困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学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在心理上极易产生不良状况。因此,比较系统而全面地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择业心理以及不良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必要的。针对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积极的择业观,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常见择业心理误区
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现实的就业市场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择业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过程,每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择业。过去单纯的学习生活从此结束,现实的问题接踵而来,突然之间从象牙塔中回归到生存问题上,心理一下难以适应,对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们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内心必然会出现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更多来自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强烈反差,这给他们带来从未有过的心理困扰,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进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一些心理和现实中的问题,如情绪障碍、迷茫心理、自我认知偏差、职业规划准备不足、急于求成、虚荣不切实际的心理等。大学生要想成功择业,首先要对自己的择业心理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根据客观现实进行心理调适,为理想就业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一)情绪障碍
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品质最重要的体现,大学生在择业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比如焦虑心理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轻度焦虑人皆有之,会促进大學生心理发展,但长期焦虑则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毕业季来临时,职业院校学生恐惧、不安、忧虑成为普遍的情绪反应,各种心理冲突同时涌现,交织在一起,产生压力,增加了大学生的精神负担,尤其是现实的卑微反衬出理想的遥不可及,进一步打击了他们脆弱的内心,能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人单位是否满意自己,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地域的变迁对以后成家立业有何影响,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而导致千头万绪的惆怅,一时剪不断理还乱。种种现实问题造成的焦虑使他们心情烦躁、忧心忡忡、萎靡不振,甚至夜不能寐。不少学生在择业中被拒绝的经历成为他们择业中可怕的梦魇,一提择业心理就紧张烦躁,产生了消极逃避的心理,恐惧感充斥在择业的全过程。
(二)迷茫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设置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仅有两年在校学习时间和一年顶岗实习。短暂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不够,不知道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的甚至不知道专业所面向哪些行业岗位就业,普遍存在对所学专业缺乏清晰的认知,懵懂中就迎来了就业的重大选择,职业方向不清,职业前景不明,不知道未来该干什么、去哪里干、如何干,成了他们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另外,在择业选择中高职院校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脱节问题,学校教育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尽管这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绩可喜,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诸多与现实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多层次、多种类问题相交织,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困局,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岗位无法甄别选择,对不同岗位不同地域环境更是不知道如何取舍,对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公司无法判断,出现迷茫心理在所难免。
(三)自我认知偏差心理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我身心发展状况以及自我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有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否则会出现认知偏差,形成认知障碍,影响择业的选择。
当下,文凭与学历在就业市场是首当其冲的敲门砖,没有学历优势的高职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学生又不善于自我探索、自我认识,在职业选择中自我的盲区越来越大。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高职生择业心理误区产生的原因在这些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其中一部分学生在自我评估中做不到真实的客观,职业定位不符合自身能力,高估导致盲目乐观,在实践中一受挫,就容易消极对待择业;还有一类学生总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习惯性用自己的短板在高手如林的大学生中横向比较,造成面对择业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总感觉处处不如人、事事不如意,还没入职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基于以上情况,高职学生既要客观定位自己,又要避免妄自菲薄,在择业中积极探索自我,正确评估自我优劣势,努力做到人职匹配是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四)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
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每一个职场人都在时代洪流裹挟中努力前行,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职业院校学生必然承担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何况他们真的优势微弱,但作为个体,,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更多是靠后天习得的,能力是发展出来的,只有人的发展,人的才能才可持续增长。要发展就要有规划,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科学且必要的。而现实是,很多即将进入职场的高职生,对职业缺乏规划意识,认为职业生涯无需规划,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们只顾埋头学习,不问窗外世事,心中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努力就会如人所愿,不懂得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忽略了人职的匹配是择业的重点,科学的规划是择业的灵魂。总之,高职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必然来自对自我、对职场、对专业、对环境等方面的考量,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否则哪来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无悔。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与调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