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惠晓萍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729
[摘 要] 教务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整合资源配置、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关 键 词] 高职;教务管理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202-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学分制的改革,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1]。管理范围的拓宽,教务管理人员的紧缺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管理手段,通过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教务管理系统对于整合资源配置、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校依托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该系统包含基础信息、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排课管理、考试事务、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管理等功能模块,涵盖了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务管理系统对于科学、规范地实施教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也出现了教务系统与实际教学管理脱节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三、教务管理系统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系统功能无法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更新滞后
教务管理系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支撑,正方系统设置的各类模块功能基本成熟,系统架构相对统一。但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已由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各所职业院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管理,教务管理在强调规范化、精细化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系统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个性化修改,但是系统更新升级的流程复杂,中间环节很多。前期需要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撰写问题描述,提出修改需求,备份系统数据;之后,软件开发部门对需求逐项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修改调试程序;修改之后,软件客服部门会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测试,对于出现的问题再与开发部门协商处理;最后进行软件下载更新程序,教务系统从投入使用到完全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过程太长。同时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对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流程缺乏了解,导致系统的个性化定制问题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沟通磨合,影响了工作效率,导致软件更新速度较慢。
(二)系统稳定性和浏览器兼容性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增加,目前我校在校生人数已有近万人。随之而来的教务管理系统中各类数据也在持续增长,系统运行年限越长,其保存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服务器、网络的压力也就越大,如果不能及时更换硬件设备,就会造成正方教务的功能模块运行异常或迟缓,效能降低。
浏览器兼容性不够也是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在使用中经常被提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页端运行时出现一些功能模块的弹跳窗口无法自动跳出,教师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厂家建议让使用者下载多个浏览器,如火狐、google等,利用不同浏览器登录尝试,但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依然存在。
(三)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优化和创新意识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不再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教务管理工作愈加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者是由教学岗调动而来,缺乏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经验,未能全面掌握教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操作要领,仅停留在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的使用上,以满足完成常规管理即可。除此之外,由于管理人员平时还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没有太多精力和积极性投入教务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即便对系统进行完善,也只是对师生反映的一些表面问题进行处理,无法做到结合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深入的改革,提升管理效能。
(四)挖掘教务系统中数据价值的能力薄弱
教务系统产生的数据直观反映了教学秩序状况和教学效果评价[2],院校应以数据为支撑,有针对性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普遍对教务系统应用的重视程度不高,院系管理人员不熟悉系统中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模块的操作方法,没有充分发挥教务系统数据统计的特长,没有将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对比分析,提取显著异动的数据,从而实现对教師教学质量的精准诊断。同时院系也还是习惯于依赖传统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未能充分利用系统中学生的评教数据对教学质量进行剖析,造成大量的数据仅作为教学资料存在于服务器中,没有有效发挥大数据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
四、提升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效能的对策
(一)加大系统建设力度,改善运行环境
教务管理系统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规范、创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是教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硬件设备升级改造,如增加服务器数量,,运用分散负荷的办法保证系统的高速运行。在软件更新方面,根据院校的个性化教务管理需求,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要求软件开发商以学院教务管理制度为指导,统一进行教务系统个性化功能模块的修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提交需求,影响系统更新速度。学校还可以吸纳更多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操作,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问题及对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