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650
[摘 要] 课程思政的高效开展,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师既要善于做学生传递专业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学生价值观念引领的“人师”。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任重而道远。[关 键 词]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218-02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其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能否有效推进,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的高低。
一、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新要求
课程思政能力对专业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所需要的知识积淀、人生情怀、职业精神、人格类型、沟通艺术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知识与素养的融合
言传身教的前提是育人先要育己。教学过程可以视为认知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中进行传递与转化的过程。[1]只有授课教师自身做到寓德于行、为人师表,学生才能心悦诚服于自己的师者,教师也才能在传授知识、提升技能、职业规范中融理想信念、道德法治、政治认同等,纳入教学内容范畴,实现作为师者“传道”的最高境界。另外,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对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永葆政治信念,做到理想信念、政治目标与社会情感认同相统一。二是坚定政治立场,始终牢记高校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是为谁培养人,要有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全方位承担起专业学科的育人职责。三是严守政治纪律。高校教师要在意识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守规矩传递正能量,共同努力营建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校园。四是情怀要深、人品要端正,专业课教师也同样一定要有家国情怀,稳站人民立场,热爱祖国,要讲道德修养,以德立其身、以德立其学、以德施其教。
(二)传统与新兴的碰撞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来自许多方面,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有热情、有组织、有条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还需要不断走向科学化。[2]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常常没有主动思考、分析、处理、深究问题的能力,再丰富的专业教学内容也应彰显正确的价值观,不应与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课程思政旨在把理论知识、价值信念和精神追求等内容融入各门学科之中,使传统与新兴产生碰撞。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吸收新兴课堂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重点落实在师生之间构建起一个兼具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人文的综合性‘场域’,并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3]
(三)理性与情感的共鸣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有责任培养一个人格完整的学生。每位学生都不仅有多样的智力兴趣,还有复杂的情感心绪,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理性知识的输入。所以课程思政的推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培养师生良好的互动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升,更要留意他们在情感波动、价值倾向方面的变化,助力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专业态度、人文精神乃至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4]
二、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高职专业课教师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满足课程思政育人与育才的内外能力方面仍有欠缺。
(一)德育素质的内省
教师的师德师风从根本上会影响学生的“三观”。目前部分高校教师仍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教师理想信念不足,没有奉献意识,缺乏敬业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正常发展;部分教师对课堂思政重视程度不足,只重视知识的输出,学生思想上存在偏差却没有有效地沟通与引导,教育意识淡漠等,这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相差甚远。
(二)政治素养的短板
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素质。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还肩负着培育学生较高政治素质的责任。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对政治的理性认知与有效政治参与等,达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言行。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的政治情感;讲授正确的政治知识;鼓励积极有效参与政治活动等。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政治素质的不足,是教师个人素养的短板。(1)政治立场偏向。(2)部分教师政治素养的积淀不够,对党的基本路线与战略、方针缺乏了解。(3)个人社会责任心缺失,育人意识模糊。
(三)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群众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文化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就是彻底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保持思维的敏锐性与知识开放度,课程思政就是授课模式的创新,就要学会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课程思政的推进就对专业课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语言沟通、教学方法、德育目标、教育对象等提出具体新要求。目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一是思政知识储备欠缺,由此何为思政元素,,挖掘出思政元素就更是障碍。二是有效融合还处在两张皮的状态,惯性的专业体系授课中,加入思政元素还停留在生搬硬套的阶段。三是教学方式单一,依然有不少教师是采用“满堂灌”式进行知识教学,忽视价值觀的引领。四是受常规的专业术语授课语言模式影响,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语言生硬,嵌入牵强,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浅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