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才思,陈丹嫣,柯思澄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576
[摘 要]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但当前中亚农业存在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我国农类高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境外社会环境资源优势共享、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共享、共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切合点协同“走向中亚”。还针对农类校企联合 “走向中亚”新模式进行分析并归纳,从理论出发助力校企联合投入国家战略,实现与中亚共赢共享。[关 键 词] 中亚农业;“走向中亚”企业;高校;校企联合
[中圖分类号] F12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230-02
一、引言
中亚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自古便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其中三个国家与我国接壤。农业是中亚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我国与中亚在农业合作方面具备历史传统和地缘文化优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2016年以来,我国从农业视角出发先后出台了对外合作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农业农村系统纷纷设立对外合作部门,从意识和行动上加大力度支持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 “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稳妥推进境外办学”重大战略部署。因此,校企联手 “走向中亚”,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更是促进中国与中亚人民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研究多着眼于农业产业、科技等领域角度,鲜有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走向中亚”模式的专门研究。本文从此方面入手,深入探析我国农类校企联合“走向中亚”的新模式。
二、中亚国家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中亚因其独特的地理特点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总量,但其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也普遍偏低,总体上属于轻度缺水地区,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中亚还蕴藏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深受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的长期制约,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绝大多数小型农户“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如上所述,中亚的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但开发潜力巨大。
(二)农业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生产技术水平偏低
中亚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尽管农业领域劳动力占市场比重较高,,但其总量较少。中亚五国长期以来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且机械化程度偏低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仍呈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的原始状态。另外,由于工业化水平不高,其农用物资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精深加工农产品缺乏,严重制约了中亚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化。因此,中亚国家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大量先进农业科技来支撑农业生产的各项环节,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中亚五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经营形式较粗放,农产品贸易多为初级农牧产品,产品附加价值较低。种植业以谷物、果蔬、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棉花种植最为广泛。但受水资源不利条件的限制,以旱作农业为主,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落后,供给短缺严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畜牧业以羊、牛、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据一定比例。[1]但是目前除个别农产品能满足本国需求外,大多数农产品产量相对不足。所以,在中亚拓展农产品结构多样化、农产品深度加工再增值开发潜力巨大。
三、高校与企业协同走向中亚的切合点
(一)境外社会环境资源优势共享
企业通常作为先行走出去的一方,在中亚积累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资源,且中亚五国政府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引进外资企业优惠政策,为中国企业在中亚的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高等教育在“走向中亚”的道路上还较为陌生,中亚的官方社交语言以本国语言和俄语为主[2],两地教育交流存在极大语言障碍,中亚五国政府在境外办学方面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不足,导致高校缺乏在中亚传播中国特色优势高等教育的条件基础。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输出中亚可以搭乘企业在中亚积累的社会环境资源优势,降低办学风险和成本。
(二)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共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农业企业迈开步子“走出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在“走向中亚”过程中对人才方面的挑战应对不足。此外,中亚五国放开外资招商引资的目的是提高国民就业率,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有严格的外籍劳务配额制度,这更增强了企业对于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中亚五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其教育发展水平落后,本土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应无法满足外资企业需求。高校充分发挥师资团队专业优势、自身教科研优势,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升级、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从而实现反哺教学科研的双赢效果。
(三)共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除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外,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走向中亚”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校企联合制订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化行业企业标准、管理流程、国别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入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中来,共同培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3]最终实现为“走向中亚”的企业持续培养本土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也能提高高校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国际化影响力。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我国农类校企联合“走向中亚”新模式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