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燕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本文字数:2753
[摘 要] “沉浸式”活动体验作为当下热门形式,已经被应用到许多场景中,“沉浸式”活动体验创新教学模式为当下中职主题班会突破德育教学困境提供了一定启示。中职学校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主题与当下社会热点相结合,适时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到户外,构建“沉浸式”活动体验课堂有利于增强思政班会课的吸引力、互动性和体验感,真正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促使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学习效率。[关 键 词] 中职电商班;沉浸式;工匠精神;非遗;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130-03
在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1]教育是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主题班会课开展模式,在中职学生教育中重树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进行有效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中职学校主题班会课现状
目前,在升学导向的驱动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成为中职学校落实的重点。这就导致各校班会课德育渗透的时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挤占,班会虽排入课表,但往往用于班主任安排班级事务,流于形式。就算专课专用,但主题班会课内容不够紧扣热点、课堂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一般以班主任的“独角戏”说教为主要方式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率状态。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入校时,普遍存在学习习惯较差,文化基础较薄弱的情况,而且大都缺乏自律意识,思想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创新主题班会课开展模式,采用“有趣、有效、有用”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甚至“沉浸”其中,就显得很重要、很迫切了。
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非遗馆)“沉浸式”活动体验融入中职电商班培养工匠精神主题班会的可行性分析
(一)泉州“工匠精神”自古已盛
泉州自古重商,对“匠人”都很尊敬,尊称为“师”(闽南语,尊称读书人为“先”)。元朝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泉州“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八闽通志·卷1·地理8》记载“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刺桐城的名称由此而来,而那时已有不少外国商人来泉州贸易。古泉州(刺桐)之所以成就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离不开众多古代业者的敬业付出。透过博大精深的泉州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泉州业者的“工匠精神”,即初心、公心、艰心、恒心、研心和容心。
(二)泉州非遗宝藏保护现状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项目。“非遗馆”位于泉州侨乡体育中心(原保龄球馆)内,2017年改建扩充,整馆以“文化之都,多彩非遗”为布展主题,将泉州“非遗”分为四个部分展示,第一部分“物华之美,民间瑰宝”,展示泉州非遗10大类别中的传统美术部分,第二部分“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和第三部分“泉腔之韵,晋唐遗响”,主要展示泉州民俗风情以及音乐、戏曲等,第四部分“天工之巧,匠心营造”,以泉州传统技艺为重点展示对象。
(三)非遗工艺体验项目介绍
非遗馆内定期开展一系列非遗工艺现场体验,例如,泉州花灯制作、传统竹编工艺、木偶头雕刻等,可线上预约。因本文中主题班会课时间安排,最终预约成功现场体验泉州花灯制作。
泉州花灯是泉州特色的传统工艺,每到元宵节,泉州舉城同庆,匠人们精心制作的花灯,挂满府文庙广场、威远楼、中山路等主干街道,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相信每个泉州人的记忆里,“上元小年兜”,元宵赏花灯、文艺踩街都是必不可少的。
泉州花灯制作可追溯到初唐,盛行于宋朝、元朝,形成年年元宵闹花灯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根据南安丰州傅姓族谱记录:唐僖宗年间,傅实以尚书左仆按长安结灯礼仪,与民同乐,于是有了桃源点灯的习俗。明张岱所著《陶庵梦记》中有记载,杭州抚台委托泉州府尹和南安知县聘请泉州灯匠精制花打,并夸制灯工艺“穷工极巧”。时至今日,泉州花灯品种丰富,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制作技术不断创新,已闻名海内外,成为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2]
泉州花灯从制作工艺上有彩扎灯、刻纸灯和针刺灯三类。彩扎花灯又称纸扎灯,花灯制作师将竹篾劈好,用纸捻把竹篾绑扎成骨架,糊上彩纸或绸布,贴上花边,再描绘上山水花鸟或人物故事等。刻纸灯被称为“无骨灯”,由制作师先设计好灯的造型,按其形状把灯准确分解成纸板块面的几何图形,然后将各种图案描在裁好的纸板块面上,用刻刀精心雕刻,再将这些刻好的纸板按造型黏合上色,内衬彩绸组拼成灯。针刺灯同样不需骨架,也由纸板块面拼成,只是纸板上的图案是用钢针密密麻麻刺出来的,一旦灯亮,灯光从针孔中透出,图案极为秀丽,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泉州花灯制作工艺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等于一体,并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花灯制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让中职电商班学生现场体验花灯制作工艺,分小组团队合作完成简单的刻纸灯制作,需要细心、耐心,能使学生沉浸其中,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很好的体验感和成就感。[3]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非遗馆里的工匠精神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