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易志帅 刘飘 张雯亭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本文字数:2961
[摘 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既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又是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教师的良知和良心所在。通过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深入挖掘教材精髓、引导激发求知动力、拓展延伸创新实践、营造训练科学思维、灵活掌握渗透时机等措施,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使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关 键 词] 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精神;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07-03
人文精神是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一种“态度”,包含人的认识、感情与行为。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专业和智育,轻素质和德育的现象,即教育重点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专业教师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合进专业知识中,使专业课丰满有魂,彰显生机和人性等,是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如何构建和实施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融会贯通的教育教学体系、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在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点,也是特色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更是高职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有力证明,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成果,其中无不涉及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饱含着人文因素。会计专业是关系企业或组织中财务因素,,与企业或组织中的人息息相关,且会计在处理各种财务事务时,务必与相关人员接触沟通,涉及多方面的人文因素,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比其他自然科学专业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路径
(一)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对教师职业定位的高度概括。“道”简单来讲是“道理”,是基于我国传统的“理义”社会的基础,从大的方面讲,是“事物变化内在的规律”,不管你发现没,它独立存在。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人文知识,它都有内在的变化规律,“传道”就是教师将已发现的事物内在规律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学识深浅、处世之道、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者和引导者[2]。
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能够掌握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对本门学科有高深研究,掌握其前沿,领会其精髓,高屋建瓴,通观全局,教学时方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如高职会计师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融入高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的态度将每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引入重新塑造成一个发现的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是教师的教学根本,自身的人文修养是教师的教学灵魂,是学生的临摹与学习对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植入人文精神,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来影响、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行为规范。会计专业毕业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工作,工作过程中主要与人、与钱打交道。与人打交道需要的是智慧,否则容易引起误会;与钱打交道,要注意分寸,当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有“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的思想,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心胸,既要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教学过程既要树规矩,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树立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二)深入挖掘教材精髓是桥梁
专业融入人文教育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一些文化和特色,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道德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教材通过教学过程将其包含的内容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教材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教材本身包含的人文内容,另一方面包含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及其对教材的理解。
專业知识和技术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的成果,其中都涉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3],要使得人文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学生接受并理解这些人文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会计的传统,因为需要的计数功能是最基本的需要,从先古的结绳记事到“士农工商”,从人类大同经历封建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会计学包含的人文精神绵延不断,教材的编制中是否包含这些,与编写者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师能否读懂,与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及挖掘力度有关。作为非专门的人文教育课程,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从教材中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内容,引领学生去体会专业知识中的人文精神,感悟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智慧。“本立而道生”,教师表达和传承优秀的人文修养是人文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渗透的必要前提。会计专业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职业人文精神。会计专业的相关任课教师应当积极走访企业学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就业基地,通过跟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研发项目化的教材,收集教学案例。高职院校更应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与人才市场及用人单位建立文化信息交流的机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对财务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目标融合在专业技能的理论教学体系考核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体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把用人单位的企业精神和文化融入教学中,这样一来,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实行开放、互助的运作模式。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进行培养。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路径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