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凯 葛春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本文字数:2482
[摘 要]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协同育人。针对高职建工类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提出案例引入、树立榜样、对比历史、主动占领网络课堂四条高职建工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强调专任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巧妙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自然地将爱国主义、四个自信、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融入课程中。[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建工类课程;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16-0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大学阶段是人生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涉世不深,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干扰,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不能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在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往往是以思政课老师为主,辅导员为辅,专业课老师基本上不参与思政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受来自校内、校外各种思想的影响,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仅仅靠专业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学课程中有一大半都是专业课程,如果思政教育缺少了专业课教师的参与是不全面的,因此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要求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基本理论课,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达到普及法律法规和提高思想道德的目的。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不是彼此重复,而是相辅相成,协同育人。思政课程侧重于理论的系统讲解,而课程思政是结合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等提炼出来,结合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了思政教育,从而形成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二)课程思政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然要求
建工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类包括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预算、检测等方面的一线从业人员。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思政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建筑大国尤为重要。
高校中专业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大多没有建筑专业背景,而离开了专业谈职业道德,缺乏专业分析和实际数据的支撑,让学生觉得空洞和难以接受。由专业老师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用本专业的案例专业地分析发生事故的技术原因、人为因素,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更容易触及学生的内心,更具有说服力。
(三)课程思政应润物细无声
课程思政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要求老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体现思政元素,但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强制性植入课堂,更不能长篇说教式空洞地讲原理喊口号。现在的“00后”一代在校大学生,他们思想开放、知识面广、接受信息渠道多元,有思想、有主见,如果还是按照原来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效果往往不佳。课程思政要求专任教师将专业知识跟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专业课堂的点点滴滴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所以课程思政应该是柔性介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四)课程思政方式不局限于教室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不应局限在教室课堂,还应包括网络课堂等。
本校教师曾给自己上课的班级做过调查,不完全统计有70%左右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来源于网络。而网络也是目前高校教育和思政教育较薄弱的地方。网络上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思想在网络上横行,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在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争夺异常激烈,如果我们的思政教育没有占领网络课堂,那我们的思政教育是不成功的。
老师与学生的代沟是思政教育还未完全占领网络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据网上数据统计,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的注册用户已经接近6亿人次,30岁以下网民的使用率为80%,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很多40岁以上的老师还不熟练自己发“抖音”,这样的代沟如何能使课程思政占领网络课堂。高校教师一定要主动了解学生,了解年轻人的日常网络生活和动态,这樣才能主动出击,掌握网络课堂的主动权。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建工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