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何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本文字数:2647
[摘 要] 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得益于信息技术普及而迎来改革契机,作为学生思政素养、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手段,思政教育开展情况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因些许问题的存在,使思政教育的实施难以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思政素养发展空间。对此,从信息化视角下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对策来助力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视角;思政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166-0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各领域行业发展创造变革与转型的契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问题的存在对思政教育成效产生较大限制。为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最大作用,亟须在明确当前思政教育尚存问题的基础上,借助有效对策的实施来推动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开展,,并助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一、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高职生学习、生活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相关统计表明,截至2020年,我国网民数量超过8亿,且每年网民数量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而青年在网民总体中占比相对较大,其中高职生网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1]。同时,信息技术普及也为信息表现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助力,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图像、声音、图画等形式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而纵观现阶段高职思政教育开展情况,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了对以往信息传播限制的突破,并为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多样化的搜索、链接途径,且丰富、大量的网络资源也为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有助于实现学生思想的引导
为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依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校园网站的建设,且大部分学校网站为学生开设论坛功能,以供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对自身想法、思想进行自由表达,或者是立足于学生角度谈论院校在后勤、科研、教学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而教师则可以借助网络论坛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心理表现的分析与掌握,通过深入挖掘与综合分析来明确学生是否存在偏激观念、不良倾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为学生加以引导和疏解,在发挥思政教育应有的价值功能的同时,避免因學生处于思想误区而影响未来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优化
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基于信息化的思政教育开展在实效性、高效性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具体思政教育开展中,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相关信息的高效传递,且为师生实时互动提供平台。得益于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为思政教师及时发掘教育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提供助力,并通过对问题的及时解决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3]。
二、信息化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滞后的教育内容与模式
尽管现阶段我国对高职思政教材加大了革新力度,但是仍存在教材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脱节的现象,再加上部分教师未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思政教育开展受到多方面限制。在具体教学期间,难以借助教材内容实现对当下时事的有效评价,致使思政教育开展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4]。同时,因部分教师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依赖于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记忆知识内容的状态,过于被动的状态让学生对思政学习无所适从。另外,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信息接收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学生信息获取要求在媒体多样化发展背景下得到满足。但是,受到法规不完善、利益驱使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非法分子在信息网络中肆意传播不良信息。当学生所接收的信息与思政教育内容存在偏差时,极易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思想误区。鉴于此,为实现对学生良好思政素养与“三观”的培养,教师需正确认知思政教育融合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并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进一步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优化。
(二)高职生思想状态不稳定
高职生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而这一特性使部分高职生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5]。在当前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再加上网络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使部分学生呈现出思想状态不稳定的特点,甚至因辨析能力的缺失而导致不良信息趁机而入。目前信息化、网络化交流已然成为高职生日常互动、沟通的主要形式,微信、QQ及其个性化门户网站成为高职生信息互动的主要载体。同时,此类平台也为高职生获取外界信息提供途径。而因大部分高职生尚处于价值观、认知能力未完善发展的阶段,若此类平台未做到对信息传播的加以严控,会导致高职生因辨析能力的缺失而形成思想偏差。所以,高职院校亟须以长效机制的构建来优化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避免不良信息文化对学生品德素质提升产生影响。
(三)思政教育素质缺位
思政教育者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而当前仍有部分教师专业素质难以胜任思政教育信息化工作[6]。具体表现为:(1)部分教师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仍依赖于单一化、机械化的手段为高职生传输知识,相对枯燥、压抑的课堂导致学生无法对思想政治学习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同时因教育者理念滞后,致使思政教育课堂不符合思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2)教师未能做到对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思政教育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存在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合理、不到位的现象,致使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开展无法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难以发挥出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政素养方面的作用。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