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松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本文字数:2694
[摘 要] 近代以来,教育思潮迭起,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概念让人眼花缭乱。试图对“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演变、运用及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历史变迁中职业教育的特征,为理解职业教育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有益的帮助。[关 键 词] 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概念变迁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034-03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开始,教育思潮迭起,不断涌现的教育概念让人眼花缭乱。职业教育方面也出现了技艺教育、实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职业教育、生产教育、生利教育等十数种教育概念。而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为“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概念。本文试图对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演变、运用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历史变迁中职业教育的特征,为正确理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变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概念变迁的过程
(一)“实业教育”概念的变迁
“实业教育”正式出现在1906年严复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的演说中,,指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育。[1][2]为什么用“实业”而不用“工业”一词,很多学者考证来源于日本。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出现实业学堂的称谓。实业教育阶段的历史过程,从两次学制的变迁,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实业学堂”和“实业学校”两个阶段。
实业学堂是近代实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产物,主要由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所发起成立。最初作为江南制造局等农工商矿务机构附设而存在,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专门人才,以应对军事近代化等对新式技能人才的需求。[4]但受保守派的影响,立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5]教育内容保留“三纲五常”等内容;培养目标强调“中西会通”,培养“经世济民”的人才;毕业生纳入科举体系,授于相应功名。所以“实业学堂”阶段,还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只是教育内容增加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农、工、商业等方面的技艺,尤其是近代军事工业。但还是存在整体的培养规模较小,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等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且受当时的主政官员的影响较大等缺点。
“实业学校”出现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令》以培养农工商初中级技术人才。[4]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颁布《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推动教育改革。所以实业学校的出现是受了平民运动、自由民主运动等思潮影响后的产物,虽力争一改过去官治、有名无实、举一而漏百等弊病。[6]但改革时间过短,未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实业教育只是实业和教育的合称,从实业教育代表人物张謇关于实业和教育为父母关系的论断,可以发现实业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实业和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重在模仿而少创设,除了极少欧美化以外,所模仿的完全是日本式。[3]所以不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二)“职业教育”概念的变迁
民国政府创立伊始,分别颁布了1912年《学校系统令》到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令》,“实业学校”一变而为“职业学校”,后在各级各类的文件、通告、文章中,都代之以职业教育。实业教育这一通行数十年的称谓彻底变为一个历史概念。“实业教育”至“职业教育”的概念转变期间分别经历了实用主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阶段。
《中国教育史》的作者陈青之,在书中将实用主义教育与军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并列为民国初年的三大教育思潮,足可见其影响之大。[3]实用主义教育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为1913年黄炎培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首倡实用主义教育,三年则发展成熟。黄炎培在详细考察中国多个省市的职业教育,又远赴重洋,赴日本和美国参观其职业教育后,详细思考,而在国内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通过结社和开办杂志宣传其思想。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和《职业与教育》杂志的出版,职业教育概念逐渐发张,而响遍全国,成为一时风潮。
可是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不经会让我们产生疑问。实业教育为什么失去了合法性,而变为职业教育?详细分析当时的教育大家对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原因之所在。“陈独秀称教育应以尊重职业为方针。[7]庄泽宣指出“主要对当时的教育现状感不满”。[8]这种不满一是蒋维乔认为的学生不能升学而乏谋生之技能。[9]另是黄炎培提到为维持应付,或博搜异国成规,为东涂西抹之举。[10]还有朱元善指出“书籍教授、口舌教授、注入教授、静坐教授”等教育方法的失败。[11]可见当时的教育家对实业教育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改革,还保留着传统教育的方式,脱离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实业教育只是对西方和日本的简单模仿。所以需立足中国实际,开展“教育观念之改变,应社会之需要之改革。[12]
(三)关于“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辨析
关于“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概念之争,由来已久。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是内涵相同的两种概念吗?概念变迁的意义何在?在众多研究者中也出现了“完全相同论”“完全不同论”“過程与发展论”等观点。
从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可见,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在内涵、定位、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两者非为一物,只具有相似性。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思考的结果。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没有明确的职业分工,只有简单的士农工商的分类,随着近代实业和大工业的发展,职业细分也越来越清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都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职业教育才是近代职业教育建构的根本时期,正式确立了职业教育办学目的和原则、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