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施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本文字数:2530
[摘 要]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的心理成长具有先天性,能利用经验自我选择,,在接收环境信息及了解个人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个人行为灵活做出选择,自我决定可指引个体做出有益自身发展或自身感兴趣的行为,自我决定帮助个体形成内部动机,加之外在信息更新扩充可调节个人行为。自我决定理论包括较多动机类型,动态观察这些动机能对学习者进行综合性评估,为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助力。如何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方略,以期为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关 键 词] 自我决定理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178-0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如下:其一,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先天因素,以驱动学生自我选择为指向进行教学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阻力得以减轻,帮助学生在感兴趣且利于个人发展的行为作用下解决心理问题;其二,挖掘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潜能,将外在环境信息转化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动能,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其三,为发挥自我决定理论的育人作用,高职院校会加强心理教育改革,推动育人举措更新,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基于此,为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方略尤为重要。
一、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要点
(一)把握动机促进课改
自我决定理论主要动机有以下几个,这些动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一是内部动机。高职学生固有的能力发展、追求新奇、接受挑战、勇于探索的倾向属于内部动机,这与学生满足感、兴趣点等方面有关,属于自我决定原型。其中,了解刺激型指的是学生为获取新知、探析客观事物、满足好奇心而自学;取得成就型是指学生为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某个目的而学习;体验刺激型是指学生可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将令自己感到愉悦视为学习动机;二是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指的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不感兴趣,而在获得可分离结果的倾向下参与学习实践。其中,外在调节型指的是学生遵循外部规则,期待获得心理健康教育“附加值”,外部动机可有效改变学习结果;摄入调节型是指学生并未完全遵循外在规则,对动机有所控制,若外在规则与个人价值追求不符那么将失去驱动能力;认同调节型主要是指学生对某个规则或目标有意识地加以识别评价,若发现评价结果对个人发展有益就会将其一部分纳入自我动机,学生将自己视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主体,学习冲突相对较少,自我决定成分相对较多,属于自主性最强的外部动机;三是无动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缺乏自我决定能力,其特点是学生意识不到学习行为与结果两者间的关联,对心理健康教育丝毫不感兴趣,并无任何内在或外在调节促其学习实践,无动机学习心理知识让学生感到毫无意义,学习兴趣较低,自主性较差,育人阻力较大。基于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在认同调节型动机及内部动机上下功夫,为学生探索内心世界、优化学习体验、改善行为结果給予支持,使学生能感觉到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发展有益,继而能主动学习,疏通心理健康教育阻力,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二)理论整合加强课改
自我决定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由瑞安、德西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提出,该理论的基础为人本主义动机,此动机强调个体的能动作用,基本假设为人具有积极自主性,心理成长倾向与生俱来,通过努力可适应环境并迎接挑战,将自我与实践经验整合到一起。理论指出,内在心理成长倾向应有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为内在成长源源不断提供养分,其间涉及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及有机整合理论,使个体可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部调节。自我决定理论指出自我高度整合是决定自我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整合需建立在关系需求、能力需求、自主需求的前提下,继而促进个体发展,保障个体心理状态积极且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基于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对学生基本需求有所了解,使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汲取可建立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而非受教师或考试的控制,引领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心理健康学习任务,同时可强化心理素养,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个人与外界相互关联的重要条件,促其外部动机内化及内部动机生成,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感动轻松愉悦。
(三)深入全面高效课改
自我决定理论内涵丰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意识到该理论综合性强的特点,拓宽课改思路,深入全面地开展课改活动。研究指出,自主学习心理健康本质是动机驱动,将动机与元认知策略关联在一起,可增强自我决定动机的连续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决定程度与元认知策略应用频率呈正相关。基于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教”“学”兼顾,一方面从调动学生心理健康学习自主性为出发点深入教改,丰富教学举措,另一方面从元认知典型学习策略视角切入引领学生认知过程自我监控,有策略地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主要策略分为调节、监控、计划三类,其中调节策略与教学举措关系紧密,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促进学生采取补救措施调整认知策略,达到“教”“学”联动的目的。这就需要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发展性及灵动性,不断吸纳生成性教育资源,依据高职学生接受能力、学习反馈、随堂表现、综合需求深入课改,继而基于元认知帮助学生获取学习动机,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有效性[1]。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