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梁万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本文字数:2549
[摘 要]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后,提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意义,践行报国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发挥自身的作用。[关 键 词] 家国情怀;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25-04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精神信仰,家国情怀蕴含着家国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由家推广至国,形成符合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对家庭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认同。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演进,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虽有所变化,但家国情怀的理念一直传承至今。新时代面对国内外时局的风云变幻,高职大学生是否具备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否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新时代培育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
(一)筑牢高职大学生的国家凝聚力
爱国是每个人的应有之义,是对国家高度的情感认同。家国情怀体现的一种情感表述即由己至家、由爱己推及爱邻人,进而由爱家推及爱国、由爱自己的国家推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它是凝聚人們对故国家园认同的精神纽带。高职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应铸牢爱国主义信念,捍卫民族利益,永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弘扬家国情怀,可以促使高职大学生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对家国一体的荣辱感。民族复兴伟业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事关个人的家庭幸福、祖国的繁荣昌盛。在逐梦的过程中,高职大学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与祖国同行、与历史同向。在国家还是人类生存重要形式并将长期存在时,坚守家国情怀可以促使人们形成强有力、深程度的联系,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声誉。高职大学生要突破世俗的观念,超越一己之利,在当今世界仍是多元民族国家的形势下,胸怀祖国、忠实祖国,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的价值选择和利益取向。
(二)强化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个体而言,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国一体”构建的社会形态中。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人内在的道德修炼,表征个人外在的理想追求。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充分说明个体的存在依赖于社会的实践活动,由此,社会责任感应是人们所应有的一种道德要求。高职大学生一旦能够认识到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家庭以及民族也依赖于社会关系而存在,个人、家庭和国家在互动中形成家国天下的观念,便能激发他们的社会担当,促使他们精忠报国。同样,也只有社会稳定、家国昌盛,个人才会有更多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厚植家国情怀既是促进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是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过程中担当使命的需要。站在国家的视角,高职大学更能准确地给个人与家庭定位,更能清晰地认识个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家国情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需要公共意识来维持,高职大学生是这种信念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实现高职大学生的人生抱负
个人是家庭和国家的构成细胞,家庭是个人成长发育的沃土,国家是个人的精神归属。在家尽孝在外尽忠,彰显个人对家与国最直接、最朴实的情感。高职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是民族复兴伟业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小我”的个人抱负只有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我”中才能凸显价值的意义。当然家国情怀不仅局限于个人与家庭、国家三者简单的逻辑关系,它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创造个人价值、追求家国共兴的情感共识。家与国的利益追求虽不完全相同,彼此存在一些差别,但二者在根本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一个人的家国情怀越是浓厚,报效祖国的志向越是远大,他自身的发展之路就越是宽广。高职大学生只有听从新时代的召唤,心怀国家和人民,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在追求个人梦想时,将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才能于提高个人的发展层次,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抱负。
二、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认知及问题分析
新时代的高职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国家局势均已发生巨大转变,由此造成他们对家国情怀的理念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为了深入了解广西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对南宁、柳州和北海的五所高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数506份。参与调查活动的学生涵盖三个年级,基本数据(见表1)。
(一)高职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重视程度
在关于“您认为家国情怀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重要吗”的问题调查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学生占比85.38%,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生占比13.04%,认为“一般”的学生仅占1.58%,没有一位学生认为“不重要”(见表2)。这说明绝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认可具备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代提出大力弘扬爱国情怀、提升青少年爱国情操的要求后,高职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思政课、电视网络是学生选择的两个主要途径,这说明思政课在培育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从古诗文中获知家国情怀相关内容的学生只有57.71%,反映出很多高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缺少关注,对源自古代文化的家国情怀观念感悟不深。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达到提升他们家国情怀的目的。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