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眭翔 常辉 颜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本文字数:2511
[摘 要] 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众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课程缺少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基于“专创融合”“课赛一体”及“互联网+”成果培育三个层级的创新创业“金课”课程体系方案,结合两届“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项目培养经验,进行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金课”探索与实践。[关 键 词] 创新创业;“金课”;“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29-04
国家先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各院校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规划各类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各类专业课程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教育部提倡消灭“水课”,大力推广建设“金课”[1]。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称“互联网+”大赛),是一门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社会实践金课[2]。如何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有效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结合“金课”要求,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两届大赛金奖项目培育经验,探索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创新创业“金课”建设。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的内涵
2015年,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各级政府、单位、学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年教育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了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前该赛项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是目前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赛事,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范[3,4]。同时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该赛事是申报学校评审要求之一。
201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并指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校,课程质量尤其需加强建设。需要逐步淘汰“易学、易考、易过”的“水课”,打造“金课”成为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而“互联网+”大赛就是五大“金课”中的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金课”[5]。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状態
为了响应创新创业的号召,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众多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目前的课程教学而言,仍旧存在较多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呈现出严重的“水课”特征[6]。面对这些问题,不少高校已经做了一些改进,呈现出以下趋势。
1.专创课程融合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众多高校都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据教育部统计,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面已超过80%,说明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从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
3.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器逐渐成为高职标配。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都兴建了创新创业产业园、孵化器等机构,,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从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保障平台进一步完善。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内容缺少高阶性
众多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部分院校为了缩减课时,将创新创业课程和就业课程合并为一门课,以此完成教育培养“要求”,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呈现出严重的“水课”特征。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实践占据的课时比例相对较低,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偏低,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匮乏,课程缺少创新性
高职院校专任的创新创业教师较少,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体系的培训经历,其专业背景往往是思政类、教育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其实重实践、轻理论,是一门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很难开展。然而,有相关经验的专业教师,很少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发挥作用,各课程之间存在多种隔阂,没有一个良好的课程、竞赛循环来产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闭环。
(四)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实践项目缺少挑战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开设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学校仅仅提供了相关的教学,但是对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支持普遍有限且单一。众多高职院校提供实践的平台有限,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受限,并且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卖东西、做电商、弄直播的阶段,和自己专业背景及技术技能匹配的很少,缺乏对市场深入的了解,实践项目缺少挑战性,也缺少更高层次的实践支撑平台。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探索与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