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语莲 陈明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500
[摘 要] 培育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学科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厘清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五大素养亦为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核心素养与辩论实践教学互相契合的设想,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辩论教学实践加以验证,以此深入落实该课程的核心素养。[关 键 词] 医学伦理学;核心素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58-03
“核心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以下简称“P21”)开展合作,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亦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e)、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素养(Creativity)、沟通素养(Communication)、合作素养(Collaboration)。培育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学科課程改革的前沿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一、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梳理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5C模型的核心素养框架中承担着价值枢纽功能。一个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个体,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具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
医学伦理学本身立足于传统伦理学,传统医德强调的“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鲜活,对于医者而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尤为重要。可以说,医学伦理学中涉及的生命观、价值观等,与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传统文化的流动、延续和更新。
(二)审辨思维
审辨思维本质上是通过理性论证和反思得出合理的结论或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多种证据促进科学决策的过程。审辨思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审辨思维始于质疑,回归于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内涵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即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3]。
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冲击的是传统伦理观,特别是基因技术,对伦理学的冲突是一个崭新的医学问题和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间的辩证统一。作为未来的医者,既不可能完全依照过去的传统观念,又不可能预知未来的学说。一方面要尊重医学技术本身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医学为人类服务,尊重人们的接受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医学生必须善用批判、质疑、反思等思辨思维,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一场不违伦理的革命。
(三)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5C模型的重要维度,强调突破边界、打破常规。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解决学生“愿不愿”的问题;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解决学生“能不能”的问题;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解决学生“做不做”的问题[4]。
医学职业道德要求医者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正如吴孟超院士指出:“创新原本就是医德的题中之义,由于疾病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创新作为医学发展的灵魂似乎不辩自明。真正的创新是医生为病人治病求健康而进行的,,就是对已有医学知识、理论、技艺、方法、范式等方面的超越,是在不疑之处质疑;真正的创新不是想当然,而是立足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脚踏实地的摸索。”[5]总之,高素质的医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灵活的科研创新人格、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医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素养的提高是医学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沟通素养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WISE)共同发布的《面向未来: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7大核心素养之首。沟通,多数情况下是指双向的循环过程,是两个以上的个体(群体)之间通过互动而达到某种沟通的目的[6]。
西方医德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正是由于沟通是医者治疗疾病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最基本的方式,是传递对患者的关爱情感,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生理和心理双重作用的疾病,沟通本身亦是一种治疗手段,因此沟通素养成为医学伦理学核心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沟通素养的核心——共情力和换位思考的精神对医者显得格外重要,正如古人曾说:“非精于医者,必不能问也。”这里的“问”,即有效良好沟通的概括。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医学伦理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实践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