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越峰 王海河 陈佳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744
[摘 要] PBL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该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逻辑思维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PBL教育受限于课堂的教学思维无法与实践中获得的临床经验良好结合,导致PBL教学一定程度脱离于临床实践。因此,为了促进PBL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将临床思维与教学思维有效融合,将PBL教学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关 键 词] PBL教学;临床思维;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64-0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本科教育中受到大力推广。PBL教学主要以个人自学、团队案例探析、问题讨论、教师答疑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随着PBL教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普遍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PBL教学从四个方面改良传统教学模式:(1)组织原则,以小组为单位配备指导教师,选举组长以及记录员。(2)问题提出形式,以文字、视频、情景模拟、真实患者等形式提出素材案例,供学生自主探讨分析。(3)互动方式。小酒馆方式:多个讨论组匹配一个指导教师,先小组,后大组,以较少的教师资源来提高讨论效率。既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竞争意识,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责任心;互联网模式: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搭配另一套沟通技巧,但易造成小组成员信息滞后和沟通不明等情况。(4)PBL教学评价,PBL教学注重平时表现,其重点是判别学生是否具备疾病诊断能力,逻辑思维是否严谨、周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沟通表达、课前准备、批判思维、小组协作等能力进行考量,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得出分数。
在PBL教学中,学生通过提前查阅文献或相关文章了解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提高了文献检阅能力,同时也在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过程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PBL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临床案例中新的实践知识补充到已有的书本知识架构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案例探讨中发现并总结问题,通过提出个人的见解去解决问题。
同时在实行新型PBL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有限,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授课过程中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复述。(2)新型的教育方式对从小接触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3)案例结构完美,内容过于死板,与临床真实情况不相符,导致学生发散思维有限,造成探討局限于表面、不够深刻。
为了改善中国式PBL教学的现状,在教师、学生、配套设备等方面,我们提出从临床思维和教学思维两方面入手,剖析上述问题所在,改进思维上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一、临床思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临床思维是医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患者的体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对患者所患疾病及其治疗方案进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能切实解决患者问题的诊疗思维,不同于教学思维注重理论的输出,其更注重的是寻找准确的病因,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临床医学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成为具备独立临床工作能力的医师,而临床思维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临床中,临床思维所具备的优势有:(1)其适应复杂多变的临床案例。书本上学习到的经验,是由临床工作中积累出来的典型案例。但是个体之间的生理结构却是大同小异的。由于受到个人体质和个别环境影响,不同患者即使患有同种疾病,个体所呈现出来的病症却不一定相同,甚至当不同患者患有不同疾病时却也能表现出相似的生命体征。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并加以治疗。(2)临床思维中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成为患者治疗的“安慰剂”。从根本上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缓和。(3)临床思维利于吸取经验、教训。医师在个人临床实践中,吸取自身诊疗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并认识到他人教训加以吸取。把丰富的临床案例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实践中外放于诊疗活动。
从临床上看,临床思维还存在局限性:(1)临床思维局限于诊疗活动,从而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愈后的措施方面考虑不足,欠缺对医学最初目的的考量。(2)临床思维局限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由于现代医学模式逐步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以临床医生要充分考虑个体心理、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变异、社会环境等因素,从全面来探索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问题。(3)临床思维理论输出减少,医生和患者存在信息差。患者会因为这一缺点可能会发生患者质疑医生判断是否准确、治疗是否得当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医患矛盾的产生。
二、教学思维的优势与局限性
我国医学教育传统教学思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接受课堂讲授内容,强调医学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刻录机”式理论学习、“分数主义”的考核制度。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理论、实验等学习,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课堂信息量大,便于课时效率的把控。(2)知识体系系统化。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独特的总结方式,将多学科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而教学思维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1)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满堂灌”式教学虽然有利于课程进度,但是学生忙碌于记录大量的笔记和利用课后时间来整理上一节课的内容,缺乏时间和精力拓展阅读知识相关文献等内容,获取知识会仅限于书本内容。(2)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辩证统一的思想,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临床与教学思维在PBL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