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雅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553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师资水平、人才培养、学科目标、专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分为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作为山西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高校试点院校,太原工业学院旨在探索“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和区域(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随着应用型转型发展目标的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在逐步探索实践。在注重创新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除以赛促学的办学理念以外,逐渐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从学生管理的视角探讨从学校分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训的学生的管理办法,实现学校与企业在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合理对接,提升学生的参与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保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97-03
太原工业学院作为山西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高校试点院校,围绕“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践、鼓励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应用型转型发展方向,不断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各教学单位紧紧围绕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结合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依托各自深厚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的根基基础,不断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探索产教结合的具体举措,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成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行协同育人,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向应用型人才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势必会有一部分在校学生分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典型基于工作现场的非正式学习状态,与学校系统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场所不同[1]。对这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将由原来的“有形管理”转变为“无形管理”。对于去企业参加实训的学生,如何使学校的管理和企业管理合理对接,如何发挥学生在企业当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议题。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情况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在建设“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和区域(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的指引下,始终将服务地方企业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打好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从2014年开始逐步探索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具体实施对象是大四有意愿的学生,从第七学期开始到毕业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实训掌握相关技能,在为学生就业择业与企业人才招聘的基础上,达到产教融合。在近三年的实践工作基础上,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于2017年明确了机械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目前与省内外近十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见表1)。
表1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情况表
■
二、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意义
(一)实践锻炼的能力需求
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理应将校内理论课学习和实习实践锻炼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直接参与其中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在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中进行为期至少一学期的顶岗实践锻炼。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期间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學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最终提升就业能力,进而树立职业理想。
(二)带薪实习的精神支撑
参加实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压力也是促使他们愿意参加实习实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校企联合培养是带薪实习,对于有经济压力的学生来说,通过实习实训赚得的收入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在金钱支配和消费观念上将不用受家庭负担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精神上更能获得满足感和存在感。
(三)学分置换的现实意义
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教学环节采用学分置换的方式进行,即学生在实习学期的课程成绩将通过自己在企业中的表现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对其评价来体现,且如果表现突出,最终成绩在分数上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从而极大增强其参加实习和积极表现的自信心。因此,这些学生愿意参加实习实训,充分体现出学分置换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三、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的问题
相比在校内的直接管理,对于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管理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校外的交通安全问题、顶岗实习期间因公受伤的问题以及校外无法掌控的一些意外突发事件等等,从“有形管理”变成“无形管理”,势必给学工人员带来一定的管理困难。
(二)企业环境适应的问题
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自由灵活,除了必修的课程以外,其余时间均可由学生自己支配。而企业从上至下均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因此,对于进入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比如有些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难以适应企业的倒班制度,难以胜任已分配的工作岗位等等,这将是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路径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