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婷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671
[摘 要]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传统美术包括手工艺的学习已经从技能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文化精神的层面,这就需要从心理上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在教材内容上更加关注本土传统美术的同时,美术课堂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和校园之内。美术教师及课程研发者应该充分地利用本地丰富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美术资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实现与本土美术资源的融合,并进一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真实环境中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自参与的方式升华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关 键 词]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坭兴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16-03
随着第九次课程改革的推进,其核心目的即扭转目前现存的小学美术教材的市场化、同质化局面,使美术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或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个起点。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是相当丰富宽广的,美术教材只是作为一项文本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地方都是一座拥有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宝库,极具地方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宝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程中,使美术教学在符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一线小学美术教师及美术教育研究者应当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广西钦州坭兴陶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20课《古代的陶瓷艺术》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陶瓷艺术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观赏陶瓷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美术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完成以上三维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欣赏评述课如果只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内容也是远远不够的,把教材中的内容继续拓展和延伸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图片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实物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
在广西,钦州坭兴陶作为现存的并活跃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当地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坭兴陶和壮锦一起被认为是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特产,因此,作为地方美术资源宝库中的一员,在本次课程《古代的陶瓷艺术》中可以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宜兴紫砂陶器多是小器物相比,钦州坭兴陶大多是生活用品甚至是大件的陈设品。2008年6月7日,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的钦州坭兴陶学名紫泥陶,取钦江两岸红土泥,经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以钦州当地特有的优质紫红朱泥原料为主体,经严选细练,采东、西泥之结合,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挖取东泥、西泥后,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方为上乘之品。将东泥、西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还需经过湿球磨、过筛、沉淀、压滤、真空练泥等工序,备好可塑胚料,然后通过拉胚成型。钦州坭兴陶最大的特点是不施釉而采用雕刻进行装饰,装饰艺术上采用雕、刻、剔的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剔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图案,并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坭兴陶因用料内含丰富三氧化二铁成分,经烧成还原成氧化铁、氧化亚铁,由于窑炉中的气氛不同,氧化还原程度不同,其显色亦产生微妙的变化,同一窑炉中的每件都不同,显得别具一格。同时,坭兴陶经烧制产生“窑变”,即偶然有极少量的坯体在原来铁红色的基础上隐约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等多种色泽,以及天斑、虎纹等纹路变化,经高温烧成后,打磨掉表层氧化物,加以精工琢磨光滑,形成所谓“白器红花”或“红器白花”,甚为雅致。
由此可见,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坭兴陶是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术教师,特别是广西当地的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把坭兴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实际教学中,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依托学校这一平台,有利于把地方的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继承的同时,也使美术课堂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样一来,一方面激發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人。
可以说,当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大力推进的一个重要内容,未来的美术教材内容必定会增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本土美术元素。因为,任何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都不可能兼顾到具体每一个学校的地方文化和师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因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能够弥补原有美术教科书课程内容设置的不足和缺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线美术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在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本土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结合校内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当地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引导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情感认同,在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20220401210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坭兴陶技艺与地方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