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梓铭 涂婉月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736
[摘 要] 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课堂知识,还得益于这个环境带来很多成长的机会。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有声教育和无声教育影响着学生成长,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校园环境设计进行探究。[关 键 词]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166-03
随着经济发展,校园环境已由过去单一教学功能型的校园环境设计转向集教学休闲于一体的校园环境设计,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校建设特别是新校区建设,没有体现学校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不过是一件一件的复制品。如何做到一校一特色、打造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园文化节”等学生活动中,“学校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术界对两者的定义也有争论,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学校文化》一书“代替论”的观点,即“学校文化”代替“校园文化”;也有赣南师范学院邱小云2012年发表的《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概念辨析》“反代替论”的观点。笔者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在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其中的个体,更表现于文化的呈现,是校园对文化的表达方式。校园环境设计是以学校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也是一种外在呈现。
二、校园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几个盲人摸大象,每个盲人根据自己摸到的地方来猜测大象样子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由于对事物了解得不全面而给出错误的结论。校园环境设计包括区域、道路、界面、节点、标志物等五个方面。在规划设计时既要从这五个方面去思考,同时也要把这五个方面作为一个统一体去做系统设计。设计师往往由于个人的知识短板或对校园认识得不全面,造成校园环境设计的缺陷,如在整体设计时,关注了区域、道路的设计,忽视了界面、节点、标志物的设计;如在区域设计时,关注了教学区、生活区的设计,遗漏了创新创业园的设计;如在道路设计时仅满足通行要求,未从通行安全、通行效率及道路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协调等方面去设计;如由于设计过于饱满没有给未来需求留出空间等。
(二)目光短浅
校园环境设计应高瞻远瞩,不能只看现在,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设计,如采用适中的建筑容积率与建筑密度,为后续发展留有空间;如随着经济发展,学校师生拥有机动车比例会不断加大,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未来机动车的停放位置;如以人为本的前瞻性设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的需求也有所扩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校园环境设计也应根据人的需求不断提升进行前瞻性设计,如学校应是引导科技发展的孵化地,学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将其融入校园环境设计中,在智能化、科技化方面有所体现与展示等。
(三)乏善可陈
乏善可陈是形容每项都好但没有特色的成语。现在进入很多学校校园后感觉基本一样,特别是新校区建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办学定位不清,简单认为发展规模是学校的唯一目标,在校园环境设计中仅考虑了学生规模增加带来的宿舍、教室、食堂等配套量的增加需求,缺乏对国家长远发展和特色办学需求的深入思考与作为;二是校园环境设计方案通过招标某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标的设计单位对地域或学校文化了解不够,在招标、设计、验收过程中学校也没有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要求,未组成团队从不同方面与中标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反复修改,结果导致校园环境设计千篇一律。
三、校园环境设计的三重思维
(一)校园环境设计系统思维
如何避免在环境设计时“盲人摸象”,从整体去设计,很重要的是建立系统思维。首先,要信息全面,反复、认真调研我们现在有什么信息,还需要寻找什么信息,缺乏什么信息。信息全面是后续设计的重要基石。其次,要有全局的思维意识,摒弃固化、封闭、片面的思维习惯,建立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程序。校园环境设计包括区域、道路、界面、节点、标志物等五个方面。校园环境是一个母系统,区域、道路、界面、节点、标志物是校园环境系统下的五个子系统。一个成功的系统是母系统与其子系统目标的一致,即全局到要素、要素到全局的高度统一。再者系统思维既要关注其本身,又要关注其相关因素,母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之间关联统一,,系统单体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成整体效果的宏观、微观层次空间设计的统一,空间之间的转换及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等。总之,设计师应基于系统思维,根据“系统—结构—关系—元素”递进关系形成校园环境设计体系,实现校园文化特色的外在呈现。
(二)校园环境设计长远思维
长远思维不是只看未来,而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用长远发展的思维来解决当前问题,并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校园环境设计立足现在,包括保留学校发展中的一些历史印证,如特定的建筑与环境等;包括专业建设需求,如教学与实训场所建设等;包括学生规模与结构,如学生总体数量、短期培训与在校生结构比例等。校园环境设计面向未来,包括可预测的发展需求,如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交通停车体系的构建、空调的普及导致綠色节能建筑体系的构建、学生人数与学生结构的调整导致校舍结构体系的调整以及在线教学普及面的扩大导致教室环境设计要求的不同等。校园环境设计面向未来,包括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发展需求,如VR、人工智能等。如何让当前的校园环境设计不容易被淘汰,这都需要校园环境设计师有长远的思维意识,进行弹性设计,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20220401210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校园环境设计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