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汉杨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本文字数:2682
[摘 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凸显对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免疫学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在其教学探讨过程中从培养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完善科学素养的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力求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关 键 词] 免疫学教学;医学生;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178-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翻开了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新时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教育的改革对医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1]。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需要牢固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2]。而新时代对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停留于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影响力的了解,而且越来越注重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相关发展性能力的掌握[3]。而免疫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科学素养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让其有效发挥育人载体的功能。因此,本文从免疫学教学角度阐述如何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免疫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复杂前沿学科,理论性强,涉及面广,且还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学科名词术语多,细胞因子多和缩写符号多;其二,各种免疫细胞之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错综复杂;其三,细胞因子充当了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使,而细胞因子又看不见、摸不着,相当抽象;最后,免疫学前沿知识技术发展迅速,各知识模块更新频繁。因此,免疫学的上述特点导致医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除了付出艰苦努力,还需把握学科特点,着眼于免疫学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医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医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更不利于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从培养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完善科学素养的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很有必要。
二、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理论教学中注重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知识只有被整合、被结构化,才能达到有效创新,才能被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4]。医学生构建免疫学基础知识体系可以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在新课初学之时,医学生可以按章节单元为结构,搭建每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推荐以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如医学生在学习免疫系统章节,就能以免疫系统为节点,把它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又能分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搭建完基本结构后,遵循结构是功能发挥的载体,把相应结构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当医学生学完整个免疫学课程时,又可以按多条主线串联整个课本知识体系。如以机体感染为主线,可以串联起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与免疫效应几个模块知识之间一系列关系。医学生在完成这一建构体系时,无形中就掌握了免疫学基础知识,也培养了科学发散联想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中突出培养科学逻辑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验教学模块,教师要让医学生知道任何理论知识的形成都要经过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并经严格论证而得出。结合以往医学生实验过程中轻原理、重操作的普遍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医学生理解每个实验原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医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实验原理,才能做到精益求精,突破创新。例如,在凝集反应实验中,只有理解这个实验本质是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医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透彻了解此类实验的一系列临床用途。同时,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中医学生规范化操作的培养和科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如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等思想对科学实验设计至关重要,以此来帮助医学生初步建立严谨的科学思维。
(三)课后拓展中密切联系免疫学前沿进展
免疫学是一门既充满前景又充满挑战的前沿学科,它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扩展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如免疫学研究揭示了结核菌利用人体泛素化系统抵御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这将对开发新型有效的抗结核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又如CAR-T细胞靶点和策略有望为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5]。这些前沿知识的新进展远远超过了课本更新速度。如果教师仅仅简单地照本宣科,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课后拓展学习阶段,教师应做好医学生的学习引导工作,让医学生不仅掌握课本已有知识技能,还能密切关注免疫学前沿进展,充分了解免疫学技术对当下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这样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免疫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契合了现代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教师在免疫学教学中应巧妙应用讨论式教学来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抗原介绍为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临床上感染结核病的案例,进而提出“案例中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的元凶是什么”等简单问题,吸引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通过阅读案例可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接触到哪些类似的物质”等问题来分组讨论汇总,由每组指派同学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最后,教师继续抛出“谁能总结大家所列举出物质的共同特点”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样通过层层递进分析来构建情景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归纳总结抗原的定义和特性,再与课本相应知识联系,就能更好地理解贯通。与传统单一由教师讲授知识相比,合理地应用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其科学逻辑思维能力。
20220401211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科学素养视域下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