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克芹 武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559
[摘 要] 针对云南来沪就读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问卷调研和个案访谈,通过数据分析,提炼云南来沪就读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8个共性问题,并针对8个问题开发相应的16课时校本教材和配套课件,供来沪就读在校学生和心理老师使用,有目的地提升来沪就读学生的职业心理水平,从而精准实现职业教育来沪就读“扶志”的目标。[关 键 词] 云南来沪就读学生;职业心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04-03
一、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是沪滇职业教育联盟秘书学校,全面统筹、整合上海中职教育资源,联合沪上多所承接云南来沪就读学生教育任务的中职学校,主要对云南来沪就读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做好两地之间、各校之间的交流和对接。2017年,上海市29所中职学校接收第一批来沪就读的云南学生,共计1900多人。29所职业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承担起云南来沪就读学生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
2019年第一批云南来沪就读学生进入上海一些企业开始实习。经过一年的实习,这批来沪就读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他们认为工资低福利差、普通话不标准而交流不畅、所学技能与实习岗位不匹配,与同事人际关系不良、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毕业后留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回到贫穷的家乡,就业还是创业,有创业梦想但如何付诸实施。这一系列的问题使部分学生对未来产生迷茫,因此加强来沪就读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做好云南学生来沪后的就业教育,提升云南来沪就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和水平,以更好的心态选择就业,笔者对云南学生的职业心理做了问卷调研和个案访谈,并根据收集到的这些学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选取8个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8个主题共16课时的校本课程,用于来沪就读在校学生的职业心理培训,以此提升云南来沪就读学生的职业心理水平,在智力、能力教育的同时,对心理素养也有较好提升,以此实现“扶智”与“扶志”双管齐下,以达到对云南来沪就读学生的教育目的。
二、云南来沪就读学生就业实习的心理问题
为找到云南来沪就读学生在就业和实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笔者设计了36道题目的《云南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发放9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男生57人,女生42人。同时,还选取了20个学生进行个案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实习就业的心理困惑。根据对回收问卷和访谈记录的分析,发现来沪就读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来沪就读学生中,94.95%的学生愿意或非常愿意来沪接受职业教育,只有5.05%表示不愿意来沪就读,原因是“家人意愿非个人意愿”。这些来沪就读学生来自云南偏远的地区,来上海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顺利毕业后,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能实现自己的成长成才,还可以带领家庭和家乡共同走向致富,意义深远。但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和个案访谈的整理发现,来沪就读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或创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创业知识、人际沟通、表达能力需求居高
在“希望学校加强哪些培训”这个问题上,75.76%的学生希望得到的培训是专业技能,创业知识、人际沟通、表达能力的培训需求也比较高(如图1)。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是第一位的,也是云南来沪就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初衷。此外,一半以上学生对创业知识渴求,表明他们创业的强烈意愿,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培训创业方面的知识,让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学生能找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出路。学生大多来自云南偏远地区,多数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多数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教育投入较少,因此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普通话较差,听不懂上海话,不善于口头表达,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习时,会有更多的不适应和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因此提升他们在沪实习过程中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表达能力也是学校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二)就业准备不足,缺乏求职面试技巧
虽然已经進入实习期,但就业的准备工作,包括目标准备、心理准备、材料准备(简历、证书、推荐信),只有24.24%的学生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其余75.76%的学生处于准备不全或没有准备的状态。来沪就读教育不只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取得技能后的应用。进入职场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只是具备一定的技能,尤其是对外于地来沪就读的学生,即将进入从未接触过的环境,如何制作一份吸引面试官眼球的简历,在面试中精准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在众多的求职面试人员中脱颖而出,从容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具备更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在大城市中生存和工作,因此对来沪就读学生就业方面心理素养的指导也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自身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不清晰
学生在“你会根据什么选择就业?”的问题上,工资福利是首要因素,希望通过就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来转变贫困现状,把期望寄托于毕业后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容易在求职过程中一味追求高薪[1]。除此之外,自身兴趣是影响学生择业的第二大因素。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工作地点还是犹豫不决,到底是留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影响48.48%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20220401211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云南来沪就读学生职业心理培育的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