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燕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715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进程中,地方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撑,展现更积极的作为。以此为研究背景,具体阐述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议题,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重点探究了推动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对此问题的认知与建议,希望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关 键 词] 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10-03
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党中央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有序收官之际,乡村振兴开始引发社会关切,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需求,切中“三农”问题本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各地、各部门必须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远景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在此期间,各地职业院校将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以涉农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各地中职学校要致力于涉农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优异的教学团队,确保中职涉农专业育人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密切衔接,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协同发力,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学直接与“三农”问题相关,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一部分。为此,要加大涉农专业教学创新队伍的建设,为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和育人水平提升创造磅礴动能。
以广西地区来说,本地各类职业院校正协同发力,从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和育人工作入手,,积极改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基础上的实训教学。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也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推进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而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则更具紧迫性。
(二)建设意义
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中职学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依托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办学理念”的基本诉求。同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涉农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涉农专业育人工作,为培养技能型涉农人才、新型农村管理者与新型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更好地服务地方“三农”工作有显著作用。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个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端正、甘于奉献牺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才能提升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品质,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促进地方“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要具备高水平的服务意识、创新建設与专业技能,又要适应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需求,体现“一体多元”的队伍素质要求,为本专业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总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无疑是中职院校高水平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入手,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着力提升涉农专业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不断加强涉农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能力与质量,无疑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模式,锻造“三能”教学队伍
为助力地方“三农”工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职学校要在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确保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涉农专业直接与农业、农村问题相关,且涉及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即战力”。中职学校要重视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确保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我们要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将教学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融合,突出教师技能的培育与提升。
要构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三对接”模式,扎实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确保涉农专业教学与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力量,引导教学人员在实践环境中增长见识,提升教学素质,确保教学呈现动态化效果。如表1所示,“三对接”模式强调了产教融合之于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提出了“三能”诉求,即教学团队要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涉农专业教学需求,为育人工作提供支撑。在“三对接”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打造一个“懂教学、会科研、善服务、能管理”的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及素材,强化课程开发、产业融合,深化实训教学,确保教学日益精进。
20220401211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