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俊 王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本文字数:2579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的提出是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的重点举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落实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五育并举全方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考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高职院校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政课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创建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所具有的价值,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在分析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研究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最后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22-03
高职院校在进行科研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时需要贯彻落实一定的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相关实践类的活动。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够有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劳动教育和思政课程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引领作用,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以外,对提升大学生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有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关概念
(一)思政教育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相关课程的理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体系有利,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及时地了解并掌握国家所推行、落实的政策方针,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予以掌握,进一步养成团结合作的好习惯,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抱负。随着思政课程的推进,可以为我国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建设,因为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
(二)劳动教育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不是仅仅要求受教育者进行劳动活动,还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劳动,不断发展他们的劳动技能,帮助其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以免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误导[2]。从五育的角度来看,劳动十分光荣,我国在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全新的劳动相关理念,发挥其关键作用。实现成功不可或缺的途径在于劳动,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更需要掌握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在劳动活动中全方面显示自身能力。这就对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劳动内涵予以充分的掌握,能够积极参与劳动,另一方面对劳动成果、劳动工作者要给予尊重,培养谦虚、乐于助人的良好思想品质,推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3]。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
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充分发挥“德”存在的作用,将“劳”看作辅助手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不仅可以创新、完善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提升教学所具备的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受教育者的获得感[4]。具体如下:
(一)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统一批判性及建设性有利,可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素养。将劳动者所具备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心态进行综合概括即是劳动素养,同时也可以对劳动者是否能够完成工作进行衡量,是最直接、最根本考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现如今,部分青少年内部对劳动产生了某些负面心态,如对劳动成果不珍惜、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劳动、未掌握劳动技能,甚至是鄙视劳动,对偏向体力的相关劳动技能不愿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我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同领域的劳动模范的鲜活案例,积极弘扬匠心精神、劳动模范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并可以尊重劳动工作者、劳动成果等,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5]。与此同时,关注社会中存在的鄙视、厌恶劳動问题以及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愿意主动掌握劳动相关技能,更自觉地投入劳动相关实践活动中。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所具备的正面引导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教育的纠错功能。
(二)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对统一实效性及理论性有利,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6]。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即是实践能力。掌握了水平较高的知识、技能并不代表实践能力较强。现如今,高职院校中依旧存在某些劳动、实践能力较差的受教育者。思政课程不仅需要传播、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不论是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正面能量还是负面能量,都需要对其根源及影响展开深入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全方面地了解社会实践相关劳动。与此同时,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创建参与劳动的动机。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进行一系列针对性训练,例如,师范专业开展以“描述新闻”“设计专题板报”为主题的劳动活动,一方面进行了思政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专业性实践相关技能,有效统一了实践性及理论性,不断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0220410214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