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528
[摘 要] 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将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有机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协同育人。鉴于此,先对高校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目前高校在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中的困境,最后分析协同育人的路径,力求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关 键 词] 劳动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67-03
产教融合和劳动教育均属于高校教学方法的一种,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结合起来协同育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深化高校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的意义简析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个体的劳动能力,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对丰富后者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一家企业来说,和劳动者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企业依靠劳动者发展,劳动者也应该遵守劳动伦理,做好企业安排的工作。这对一些处于象牙塔中的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劳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劳动习惯、态度、品德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劳动的认识、价值观念、道德等的培养,使学生在产教融合中形成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
二、当前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劳动教育难以迎合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
结合大量的文献分析调查可知,如果想要实现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就一定要迎合市场行业的需求。但是显然劳动教育不能很好地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其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高校为学生创造的劳动教育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第二,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多数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对行业不熟悉。第三,教师个体素质有待提升。
(二)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处于分割状态,政府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相关机制。在劳动教育以及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少数高校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同时,很多企业也没有发现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存在过多利益点,和高校合作的意愿不足。鉴于此,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出台相应政策来构建迎合企业、学生、高校三方的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三)高校开展的产教融合内容存在缺陷
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要求高校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學模式,但是就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来说存在刻板性、单一性等问题。由此对产教融合产生影响,导致产教融合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高校一味地采用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创造一批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高校一定要立足学生个体的专业知识,深化产教融合,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理论迁移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通过实践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少数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的问题。
三、实现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相关路径分析
(一)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创建良好的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环境
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类问题。众所周知,产教融合属于教育、经济以及产业制度的重点内容。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但是考虑到劳动教育难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等情况,相关的政府单位和教育部门就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为莘莘学子创造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鉴于此,相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举例来说,政府单位可以通过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优化来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根据高校改革的要求和内容构建更好的产学教学环境,做好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工作,并重点针对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利益点进行发掘,然后吸引企业和高校合作,对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教学、产业关系进行协调和优化。
政府部门也要通过出台系列政策体系来对产教融合主体单位及其自身职能进行定位。例如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紧密配合目前的产教需求,并根据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和专业知识需求做好教学工作。以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为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可以和产业软件基地以及大厂进行合作,找准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利益点,对学生的计算机建模专业技术、编程技术和机器人设计知识等进行定向培养,在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的同时迎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除此之外,企业也要大力配合政府部门的协同育人需求,在尊重学生个体权益以及不违背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下保障学生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政策等。必要时,企业还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技能奖学金以此来激励学生,为协同育人创造和谐的环境和便捷的条件。
(二)高校要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为了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作用,高校要对自身的教学机制进行创新,必须发挥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严格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设置劳动课程,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劳动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挤压或者占用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时间,并将劳动学习考核分数纳入学分考核中,借此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20220417205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