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可凡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747
[摘 要]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及有效输出假设模型,并提出将二者结合,联系中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程序为“O-I-O”,构建了以有效输出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激活英语听说课堂的诊断功能,激发学习者的真实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听说水平,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关 键 词] 输出驱动假设;有效输出;中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97-03
21世纪起,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当其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时,则顯示出强大的交际性、工具性及人文性。英语学科包含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内容,其中听说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多数人认为听力是达到目的——“说”的手段,操本族语的人天生就具备听说的能力[1]。但实际上,不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听说能力都需要训练[2],新课标中也特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然而由于中高考的应试要求,英语课堂主要关注点在读写,对学生的听说指导较少,学生的听说能力参差不齐,,听不懂、说不出更让学生对英语难以产生真正钻研的兴趣。
为了改变中学英语听说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本文旨在对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变革,以期构建有效输出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聚焦学生听说的具体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将输出与输入结合;优化教学模式,开发听说课堂的诊断性功能,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有效输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要属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的输入是二语习得唯一的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我国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多年来“重输入,轻输出”的思想,正是受该理论影响。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3],起到对语言知识理解和吸收的作用,而语言输出则是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运用。Gass和Selinker在其提出的二语习得的整合模型中也认为,输出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学习的结果,它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组成部分[4]。
Swain也随后于1985年提出了他的有效输出假设模型并发现,双语学习者尽管长期使用目标语言学习不同学科,却很少有机会被强制或推动使用目标语交流,即使运用,也只需说出一至三个词就可完成交流。教师也很少在课上为学习者提供纠错反馈的机会[5]。他总结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除了需要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以外,“有效输出”或“可理解输出”也是必不可少的。可理解输出这一概念最早也同样出自Swain的研究中,他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同样需要“i+1可理解输出”,靳洪刚老师在2004年首次将这一术语翻译为“有效输出”。
Chaudron也指出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语言时必须经历两个内化过程:第一是初级内化,主要通过可理解输入完成;第二个是终极内化,主要通过可理解输出或有效输出完成。文秋芳老师也以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并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6]。由此,该假设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让输出先行,激活学习者已有的旧知,从而提升学习者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文秋芳老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设想[7],但将此类研究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却很少,运用到听说教学上数量更少。因此,本文提出将有效输出与输出驱动假设结合,旨在构建“以有效输出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变教学顺序,关注学习者听说领域的疑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听说水平。
(二)实践基础
首先,传统英语听说教学目标单一。仅传授语言知识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学生输出实践的机会少,不利于语言意识的发展和语言自动化的形成。其次,传统英语听说教学顺序是先输入再输出。据有效输出理论,有效输出有一项重要功能,选择性注意功能,即能使学习者意识到语言上的“漏洞”和“差异”。显然,若学习者在学习新知前就意识到表达上的问题,便能使其更主动地重构语言假设,积极地学习新知。这种选择性注意的过程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非常宝贵,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漏洞或差异”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学习的开始[7]。最后,传统英语听说教学课堂中输出环节占比十分有限。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高中平均教师课堂话语量占整个课堂时间的57%左右[8]。缺少了必要的输出,学生就很难实现语言的表达,而缺少表达,就意味着其不会意识到语言漏洞,也就不会进行认知比较、重构语言学习系统。而本文所倡导的听说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二、有效输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多年来,以输出为驱动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专家和教师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文秋芳老师构建的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教学的基本流程[9]。以此为参照,张剑调整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程序,构建了写作教学新模式。王初明探索了基于输出的“写长法”教学方法,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尽可能写长篇幅作文来完成写作任务[10]。刘春燕进行了系统的高中英语课程设计,构建了输出驱动的英语教学模式[11]。齐品和史晓春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设计了不同教学任务和实践活动[12]。本文参照以上学者的成果,考虑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以有效输出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如下图。
20220417205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有效输出为驱动的中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