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冯涛 弓俊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678
[摘 要] 在军事课程设计中引入“三代入”模式,将我军优秀战例因素、土木专业优势因素和情景重现因素“代入”军事课程理论教育中,这是传统军事课程教育的延伸,其根本出发点是辅助传统军事课程教育。首先界定了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的概念,然后从多样性、互动性和针对性三方面阐述了其特点,从提出研究问题、构建“三代入”模式、探索教学实践环节等三个环节归纳了该模式的实施流程,最后简要阐述了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如何开展“三代入”模式下的军事教育示例。[关 键 词] 课程设计;军事理论;情景代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124-03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培养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和基本的军事素养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1]军事理论课程设计必须使学生容易体验国防意识,帮助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了解国防理念与应具备的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主动发现、关心国家安全问题。[2]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历史和当前军事力量组成,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精神,赓续红色故事,提高军事理论水平。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第十五条:“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国防素养。2019年1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指出,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现在的青年大学生都是在网络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对新鲜事物和可视化图像非常感兴趣,在军事课程中代入我军优秀战例、土木专业优势和情景重现三个因素,,可以超越军事课程的时间、空间限制,提升了互动性、可视性和兼容性。使大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融合自身专业特点,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有效提升了授课效果。
一、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内涵
交互式教学法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3]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是在大学生军事课程设计中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使用我军优秀战例,运用军事情境重现代入战场建筑解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设计能力代入战场军事目标的重新制作,以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动手能力来理解军事理论,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升自身军事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三代入”模式也是一种情境教学模式,其通过精心营造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在切身参与、互动融入、情感体验中更自觉地激发学习热情、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对感性的现象问题上升为理论的本质问题的过程。这与军事理论教学重情感培养、重价值观塑造、重军事素养培育的内在教学指向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将其引入军事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1]该课程设计特征如下:(1)多样性。“三代入”模式是一个多样的丰富的课程设计,包含当下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我军优秀战例资源,利用当下青年人对军事电影和军事游戏等军事情景资源的喜爱,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从大多数受教育者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2)互动性。在“三代入”课程设计中,每个环节紧密结合,军事课程中的经典战斗镜头将融合使用光、视像、实物和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受教育者得到全方位的互动体验,促进受教育者提升军事课程学习兴趣,对特定军事问题加深理解和研究。(3)针对性。在“三代入”课程模式下,所有的“代入”模式都是针对军事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来进行设计的,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在训练时比较专注解决问题,是非常贴近专业实践的学习方式。
之所以考虑这种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当今大学生对军事课程学习意愿不强。当今大学生存在军事课程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学生兴趣不强,学习热情不高,这主要因为该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和自身专业结合较少,学生感到军事、军人和国防离自己较远,没有亲近感,尤其是现在的工科类大学生,有一部分对历史研究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军事活动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提升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笔者作为兼任军事理论课教师,感到这门课是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军民鱼水情和加强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必修课程。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维护军人形象、拥护国家国防建设和树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
二是军事课程需要和专业课程融合发展。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土木工程类的工科大学生尤其明显,他们热爱建造,喜欢创新,同时,他们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画面艳丽、层次丰富、可玩性高的互动游戏,喜欢观看可视化的互联网材料,喜欢扮演一些和自己不相关的职业角色。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改革大学生军事课程设计中,应该结合一些大学生特有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兴趣使然、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认知学习中,包括工程力学等课程,尤其以力学构造最为擅长,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学生就进行模型结构制作训练,在军事理论课授课中,笔者认为,通過模拟一个战斗场景,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战斗画面,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纸板和粘合剂完成一个桥型碉堡的构建,同时,通过模拟爆炸物的放置来还原当时董存瑞的英勇事迹,通过专业制作还原了历史战争画面,也让学生把这个记忆深深刻在心中。
202204172057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三代入”模式的课程设计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