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益铭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647
[摘 要] 近日“双减”政策的颁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校外教培机构也因此适时做出改变和转型,政策给家长、学生带去便利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教育压力。事实上,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能够积极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减负的同时,更是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找寻缓解和解决家长“教育焦虑症”的方法和突破口,倡导高质量教育,鼓励广大家长保持学习意识,及时转换教育思维,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充当孩子的人生引路人、学习榜样者、习惯培养师、兴趣合伙人和心理营养师。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携手合作,积极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提效增能,为“双减”政策保驾护航。[关 键 词] “双减”政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校社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133-03
一、“双减”政策内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老师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广泛关注。政策颁布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严禁课余时间占用学生休息日进行学科类的额外补课,督促学校老师严格按时按量布置家庭作业,从而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以“双减”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共查出学术期刊379种,学术论文28篇(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3日),其中大部分将讨论热点投向了校内生活、教师教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初读“双减”政策,我们很容易将改革重点聚焦在校内,但当我们仔细研读之后,不难发现要想让政策落地开花结果,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
通过采访学生家长,我们发现,“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确实给家长带了很多方便,大多数家长可以正常上下班再去接送孩子,保证了上班的效率,同时也不用再额外送孩子去上校外托班。但便利的同时也给家长带去了很多思想上的焦虑,即“教育焦虑症”,担心自觉性差的孩子会因没有课外培训的“保护”,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拉越大。对此,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叶澜老师在《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用“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一词很好地将校园和家庭区分开来。她强调,学生的校外生活世界是广袤无边的,主要指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是指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实践相关联的那部分生活。这一定义直接暗示了家庭教育对提升学生品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就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一种基础教育。同时,家庭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也是家庭教育的初始之日,所谓“人之初”便是如此,对我们一生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综上不难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茁壮成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更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有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和长远推进。
三、改善家庭教育的途徑
(一)改变教育思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
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模式,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承受着不同层次的升学压力,在此背景下,“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知识,成绩随之提升,升学问题也得以解决。因此,很多家长逐渐被迫形成了固化的“唯分数论”的思维,一味要求孩子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只注重考试成绩,并不看重孩子的素质发展。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却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当今教育倡导的核心素养内涵背道而驰。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分数不是教育和评价孩子成长以及优秀的唯一依据,孩子的全面综合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家长需要及时转换思想,顺应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积极思考教育走向,及时调整,摒弃“唯分数论”,重塑“全面发展观”,将更多注意力投向孩子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能够使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求实的科学精神,乐学善学,珍爱生命,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帮助他们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拥有21世纪人才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要深刻地明白,伴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我们和孩子已经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个体了,不能总将“这样做是为你好”“你不这样做,看你以后怎么办”的态度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失去选择的自由,承受亲情的“绑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分数再也不是命运的决定者,身处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尊重,改变“唯分数论”的思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求我们家长积极快速地做好角色转换工作,从孩子的“分数守护者”转变为“健康倡导者”,从“作业督促者”转变为“学习榜样者”,从“法律监护人”转变为“兴趣培养师”……坚持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做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带领他们发现世界,走进社会,拓宽视野,丰富阅历,体验人生百态。
202204172057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完善家庭教育,为“双减”政策保驾护航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