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卢敦陆 冯海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477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363”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论述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与成效。[关 键 词] 人工智能;职业能力;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55-03
一、引言
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至今经历了60多年曲折的演化和发展。20世纪末受算法、硬件、数据等因素的限制,人工智能技术一度陷入低迷;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并行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突破崛起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带到世界舞台中央。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抢抓发展机遇陆续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加速社会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生产、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各大产业领域技术升级,不仅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也改变了岗位职业的内涵和型态。以智能制造行业为例,传统机械性、重复性的低技能、简单脑力型的劳动岗位正在大量消失,而具备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知识和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各类生产型企业竞相争取的香饽饽,这就迫使各级各类教育实施主体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与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
二、人工智能对高职教育的冲击
毫无疑问,对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最大、影响最直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的三大核心问题。
“培养什么人”与“为谁培养人”两者紧密关联,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培养规格”。如今正值我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面临网络互联时代内外部政治环境压力,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必须破除专业与信念“两张皮”的问题。另外,我国产业要从工业2.0/3.0向工业3.0/4.0方向进发,技术的集成化、生产的智能化、企业管理的精益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多学科知识消化能力和应用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因此培养规格必须及时调整。
“怎么培养人”是指“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教育形式历来与社会生产形式相伴而生、发展变化,早期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主要采用大规模流水线作业,劳动者以集中场所统一化、标准化、流程化生产为主。与之相适应,学习者也采用集中、统一、流程化学习组织形式,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实现对接。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泰勒式”机械性、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自动化设备取代,程序化、事务性的脑力劳动也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趋势,个性化服务、定制型生产逐渐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宠”,客观上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向定制化转变,进行个性化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除了在校或在企业接受学习培训外,网络平台“海量资源”更能让个人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取知识,并习得一技之长。因此,職业教育应积极主动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灵活、开放、精准、个性的新型办学形态,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刻变迁。
三、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为当地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多学科综合、技术复杂度高的特点,岗位技能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专业技术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一)思政教育空泛乏力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思政教育重形式、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仍然存在,课堂上传统说教和思想灌输的效果非常有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衔接、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衔接还存在不足。
(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滞后
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的知识跨越机械、电子、电气、控制、软件等多门学科,技能涉及机械制图与加工、电气绘图与设计实施、PLC编程调试、自动线组网等多项技能,由于日常教学缺乏项目化的实际训练,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存在“等靠要”的惰性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师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人工智能时代,教学手段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目前各院校教学条件和教师教学习惯的问题,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要求,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202205082116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