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郑良芬 高娟 钟晓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587
[摘 要]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护理专业储备人才的整体素质。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护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对制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护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78-03
根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秉持全人培养的理念,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教育。当代学生身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随着手机与网络的普及,鱼龙混杂的资讯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1],正视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2]。青春期学生生理状况日趋成熟,但心理发展还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重要转折阶段。护理工作性质特殊,护生既有青春期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和问题,还有护理专业性质相关的心理特点。本文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工作分析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探究提升职业院校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班级管理中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
(一)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成长与成熟,心理上也渴望独立,希望能得到同学、老师及家长的认同和尊重,在行动上急于证明自己,但实际能力尚显不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认知片面。随着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有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少年抽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3],部分女生追求物质享受和高档消费,种种行为与该年龄段好奇心、虚荣心较强有一定关系,青春期学生希望通过像大人一样的行为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第二,,心理韧性较弱,情绪波动性大。心理韧性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及支持力。有研究显示,部分学生心理韧性较弱,尤其在情绪控制方面相对较差[4]。行为冲动、做事受情绪支配、理性思考欠缺是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信赖同辈,抗拒长辈说教。青春期学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遇到困难与问题,不愿意向长辈敞开心扉。相对于年长的老师和家长,他们更愿意选择向信任的同学和朋友倾诉。
(二)专业相关心理问题
护理工作具有责任大、负荷重、护患关系复杂等特点[5],很多学生入学前对专业认识不够,部分学生是被动遵从父母的意愿才选择护理专业,通过专业学习后认识到护士的工作内容和压力,对专业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态度,做好护生心理干预导向工作,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女生心思细腻,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变,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女生还表现有社交自卑。在护生群体中男生是少数,虽然目前社会对男护士需求增加,男护生的就业机会大,但在以女生为绝大多数的群体中,男护生也存在自我认同感不高、学习积极性欠缺的问题。
随着高职扩招以及我省高职护理院校的增加,目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日益增加,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同时,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护生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低等心理问题,亟需心理支持和辅导。
二、影响职业院校护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遗传、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生理基础是心理健康的自然前提,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先决作用。复杂多样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心理过程,当各种因素对心理的影响不一致时,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这些不协调如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控便会发展为心理冲突。社会因素又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后天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结合我校护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心理调控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大部分学生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心理调控能力差。住宿制的学习生活是很多学生离开家庭环境的第一步,简单陌生的生活环境、多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专业紧张的学习任务等都成为新的应激源,一些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第二,个体早期经历。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背景,甚至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其心理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6]。学生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往往导致学生在年幼阶段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创伤。第三,职业认同感。职业院校护生的生源大多是中、高考失利的毕业生,他们对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的认知都是非常欠缺的,虽然目前就读护理专业,但未来择业不确定性较强。职业院校护生是临床护士的重要储备力量,在校阶段是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护生缺乏职业认同,将会出现消极的从业心态或早期职业倦怠心理[7]。
202205082116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职业院校护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