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贺生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本文字数:2486
[摘 要] 根据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积极有效地开展以教师党支部、党员为核心,学生团支部、团员为支撑,辅导员、学生干部为抓手的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形成教师和辅导员指导引路、学生党员和团员引领示范、班团干部为基础带动的协同育人格局,对增强育人工作的思想性、时效性、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永葆进取恒心,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党团学;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034-03
一、三全育人的实践内涵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教育要形成三全育人格局,这一原则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三全育人实践内涵就是遵循育人过程的全局性、发展性、系统性,从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开展立体化的教育。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由单变全、范围要宽,要有育人意识,承担育人职责,发挥育人作用。全过程育人强调时间上的全程,意在阶段性育人和持续性育人而言,也就是育人要贯穿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全方位育人要注重多载体、多形式和多途径开展育人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场所、环境和各种资源的育人工作。
二、高职院校构建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意义
(一)构建党团学协同育人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
三全育人如何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形成体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实际开展相应的育人模式。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充分体现党员教师、辅导员指导引路作用,学生党员、团员引领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班、团干部为基础带动的作用,形成一条完整的育人链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职院校的育人主体就是各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和思政类教师,而管理、服务岗位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也有育人职责和义务,但是要经过培育其育人意识、育人职责进而通过岗位职能发挥育人作用,最终相互发力共同构成育人共同体。
(二)构建党团学协同育人顺应了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来源复杂,以陕西为例,有综合评价招生、三校生单招、高考等多种入学方式,入学后同一专业又有文科、理科、技能入学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普遍不足,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00后”个性相对独立,有时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性、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欠缺;喜欢潮流新鲜,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新鲜知识丰富;成长环境优越,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传统教育中老师、家长讲大道理、讲政策等理论性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学情特点,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的基础带动作用,充分认识到朋辈间的作用,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下,给予学生提供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育人主体与青年学生相互渗透、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影响的规律,实现三全育人。
(三)构建党团学协同育人提高了高职院校育人的合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情较为复杂,部分育人工作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存有偏见,对自身的教学工作热情度不高,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充分挖掘各岗位育人元素,培育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育人意识,加强各育人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为教育主体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提供有效平台,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环节融入协同育人机制体制之中。例如,在学生入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军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纪律观念;干部培训中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具精神;职业规划中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及自我教育;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敬业诚信的意识;毕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信念,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全程育人,注重阶段性和整体性的要求,最终形成各方、各阶段、各层次的合力,实现教育目的。
三、高职院校党团学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一条主线,明确育人路径
党团学协调育人是“大思政”理念下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其遵循的逻辑和梯度是就是一条主线: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做好抓好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新媒体宣传工作;二是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做事,能做成事,树立信心;三是引导学生明德擔责,有高尚品德、良好职业道德,,常怀感恩之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四是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发挥教师党员的指导引路作用
党团学协同育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让广大教师党员真正地指导引路,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排头兵(如图1所示),其根本目的是更广泛、更全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兴趣信心、明德担责、成人成才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一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在授课过程中最能了解学生特点,最能掌握其学习情况,运用教师及教师党员的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意识、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意义重大、优势明显。
202205082116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团学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