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邓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本文字数:2661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总体布局,关系社会的长远发展,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搞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展现,因此,生态文明理论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角度,通过对生态文明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力求生态文明理论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结合。[关 键 词] 生态文明理论;高职;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130-03
教學的开展依托于教学环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促进,教学模式决定教学的总体方面,教学模式的运作和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输依托有效的教学方式,各要素通过教师和学生这一对教育关系,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协调,最终通过教学评价反馈各要素协作的实际效果。生态文明理论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教学研究需从相关的教学环节各要素入手,一一进行探讨,以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
一、教学模式:融入教学,课程协作
生态文明理论的教学是将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同时又要统筹各课程中关于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融入教学是将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容具体化,并适应性地融入各个课程教学的章节或专题中。首先,要将生态文明理论具体化。生态文明理论根据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为基本原理,系统地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科学和含义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实现具体知识的融合,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准确把握理论内容,将其转化为可运用于教学的知识点。其次,适应性地融入教学。找到两者之间的逻辑交集点,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流畅地表达出来。最后,各课程融合方式各具特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可以是逐章节与具体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点的融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可以在五位一体章节中以专题形式进行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融入讲究时效性,可根据学年形势与政策要点进行时事融入,同时还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大专题,将生态文明理论作为其中的新时代历史发展阶段的论断来进行系统教学。
课程协作是各课程之间在运用不同融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教学重点,突破相应的教学难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共同实现生态文明理论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生态文明理论中的基本内容形成观念性的理解,产生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的共鸣,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做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更侧重于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掌握,并能够以政治的眼光看待该问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该问题,将其放在国家大事的层面思考该问题,以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意识来把握该问题,以一个国家建设者的身份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求更高,因此对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的学习本就应更深入。形势与政策则应把握时事脉络,讲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历史性,让学生既要掌握生态文明理论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创新发展和重要历史意义,又要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论断有适时更新性的把握。三门课程教学的协作运行,有利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实现生态文明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综合,逻辑关联
为实现生态文明理论和高职思政课的高度融合,就必须对两者的教学内容分析到位,并从中找到两者关联的逻辑支点,从而使两者的融合教学达到无缝的契合。
分析综合就是对生态文明理论和高职三门思政课的内容细化分解、统筹协调。生态文明理论是系统的理论,针对的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从逻辑上应当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大问题,从内容上应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和共赢全球观,应重点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理念,突出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中国成就、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通过分析、综合高职三门思政课,我们不难发现生态文明理论和高职三门思政课的关联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基本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与生态文明理论相关联,如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风光、主权和生态是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三大载体,教学中可以从自然风光的欣赏提升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结合生态文明理论的知识予以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有一个章节是专门阐述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我们可以在这个章节中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做系统的教学。生态文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在很多重要会议、重大访问和重要论断中都会有涉及或有重要指示,因而形势与政策的专题可以实现生态文明理论教学的发展性,同时有宽度、广度和深度的专题教学可以体现生态文明理论的全球性。
逻辑关联就是将生态文明理论与课程教学内容关联时必须以逻辑关系作为支点。知识点之间必须有实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两者之间没有交汇的牵强并行。同时,逻辑关系不仅限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案例的运用和相关教学资源的辅助而产生的关系,这一点就使逻辑关联更灵活,而且更易产生实际效果。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中国精神的内容”教学时,可以运用到塞罕坝精神的实例,塞罕坝精神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既展示了中国精神的品质,又融入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容。
202205152208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思政课关于生态文明理论教学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