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国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本文字数:2490
[摘 要]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从技术缘起规律以及“技术”内化成学生“技能”的规律出发,根据技术本身的特征、职业教育特征、学生成长特征、社会需求特征及职业岗位要求等,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即包括时间差序、目标差序、内容差序、机制差序、评价差序等。[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175-0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技术和技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技术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知识,而技能则是一种将技术知识内化于人的主观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概念不断延伸,“技术”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知识,还可指“人化”后的“技能”。譬如:“老王开飞机很有技术。”“老李讲话很有技术。”这里的“技术”其实指的是“技能”。由此可见,在与人相关的活动中,“技术”是起点,同时随着外延的延伸,“技术”也具有“人化”后的“精神、价值”方面的内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从技术缘起规律出发,根据技术本身的特征、职业教育特征、学生成长特征、社会需求特征及职业岗位要求等,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技术差序”育人体系中的“技术”,是指育人的主要载体是“技术”,即“真实的技术项目”,在运用“技术项目”来育人的活动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育“技”的内涵,还有蕴“德”的内涵。也就是通过不同难易程度“技术项目”的逐层实施,让高职各阶段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技术本身的特征和顺序性,兼顾社会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构成有利于学生掌握德技的“差序格局”,不越位、不缺位,,使学生在各阶段能循序渐进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一、技术差序的“差”
“技术”本身是有难易差别的,其承载技术的载体(技术项目)也是有难易差别的。同时在内化成人的经验、知识、技艺的过程中,“技术”也会呈现个体的差别性。“技术”的这种差别,必然带来差异化和层级化的秩序等级,也即顺序阶段或逻辑阶段。具体来说,技术本身以及掌握技术(“人化”技术)的过程存在时间“差”、目标“差”、内容“差”、机制“差”、评价“差”等类型。同时,以上几种类型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技术差序”人才培养体系。
(一)时间“差”
时间“差”,即学生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呈现诸如大一、大二、大三等阶段性特征。大一、大二、大三时间“差”的划分是根据当前专科类高职教育的学制来划分的,譬如大一学生属于“新手”,大二学生属于“熟手”,大三学生属于“能手”。随着职业教育内涵的提升以及学制的延长,时间“差”应不断更新。
(二)目标“差”
目标“差”与时间“差”是一脉相承的。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不同成长特征以及技术本来的难易特征,主要对育人目标进行“差”的分类,即“认同感+X”“责任感+Y”“自豪感+Z”,这里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直接对应职业技术岗位的“德”方面目标,即首先是对职业岗位的认同,再意识到有责任做好这一岗位,再到自豪于从事这一职业岗位,这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这里的“X”“Y”“Z”是除思想升华方面的其他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目标。或者这种“认同感+X”“责任感+Y”“自豪感+Z”的目标也可以概括为“新手”—“熟手”—“能手”人才的不断递进目标。
(三)内容“差”
关于技术差序的内容“差”,是建立在时间“差”和目标“差”的基础上,从技术本身及其载体的难易程度来划分的,可分为通识技术(载体:技术宣教类项目)、专识技术(载体:技术服务类项目)、特识技术(载体:技术革新类项目)。
1.通识技术
通识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思政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养、劳动安全以及基本的职业素养等,也即有关德、智、体、美、劳最基本的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识技术的载体为技术宣教类项目,譬如:生态环境类宣教项目以环境纪念日、无车日、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为切入点,紧扣当前环保宣传主题,形成宣传合力,让人们在环境宣传氛围中受到感染,并自发地参与有关的环保宣教实践。这会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将要从事的岗位,并在接受宣教和参与宣教的活动中提升通识素养。
2.专识技术
专识技术是指跟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直接相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原理、技术规范、技術方案、工艺流程、操作规则、技艺诀窍等。在职业教育领域,专识技术的载体主要为技术服务类项目,譬如:生态环境类技术服务项目主要是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为服务对象的技术项目,主要有土壤污染源普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
3.特识技术
特识技术是指创新产品、改善工艺流程以及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效率与效益的创新性技术。特识技术的主要载体为技术革新类项目,譬如:技术推广、专利研发、技术标准编制等创新性项目,以使学生实现迁移创新、叠加创新、集成创新。
(四)机制“差”
机制“差”,即促使学生“差序化”掌握技术的运行方式、手段、过程等,是建立在时间“差”、目标“差”、内容“差”的基础上,运用“差序化”方式及手段使学生在各阶段学习不同内容的技术,以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对应各阶段学生成长规律及技术自身特征,机制“差”可分为动力机制、能力机制、活力机制。
202205152208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56.html